《将军夫人心狠手辣》TXT全集下载_34(2 / 2)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她仓皇推开了门,看到满地跪着抽泣不止的宫女太监,像极了魏冉死去的那个晚上。

忽生胆怯,

一路跌跌撞撞穿过人堆,踉跄来到床前,看到了魏荣芊毫无血色的面庞。

平和安详,无牵无挂。

她忍不住握住了拳头,不知是问谁。

“这是怎么回事?”

泣涕如雨,呜咽不断,

无人答她。

她又问了一声,

“这是怎么一回事?”

不应该啊。

深宫重地,谢欢?还是别人?铤而走险不顾后果地加害太后?

不可能的。

那是为何?

她呆坐在床前,心中混成一团,理不出任何线索。

一切都太过突然。

愈思愈怒,

不敢置信地瞪着眼睛,心中肝火难抑,她正要发作,

忽然清明。

闭宫放权、难医的病、古怪的药、以及被幽禁后的‘无动于衷’。

思绪一闪,

她忽然便将所有的事情串联到了一起。

隐约有了答案。

她本一直心有疑虑,也知晓太后有事刻意瞒她,却从未把这一切往‘时日不多’这个方向指去。

太后素来身强体壮,便是得病,又怎么会有性命之忧呢。

谁也不会想到这一层。

裙袖下的拳头松了又紧,紧了又松,来回反复了几次。

既是气自己没有早些察觉,也是气太后至死不肯同她松口。

‘咚’

闷声砸了一拳手下的被角。

没有再说任何过多的话。

愤恨起身,毅然离去。

张之仲与谢欢是在白问月离去不久后赶来的太宜宫。

她后来听方圭说起,

说是他去长华殿报丧时,谢欢当场惊愕失色,约有半晌不定惊魂。

之后急赶来太宜宫,见到太后没了呼吸的样子,一向以谦逊温和示人的皇上,第一次忿然作色,

大发雷霆。

处置了一干人等。

君王一怒,血流千里。

皇帝是孝子,太后猝然长逝,他身为人子,痛极生愤是理所应当。

皇后的死,注定了这个新年没有欢乐,而太后的死,更是夺去了整个正月的喜色。

西平的天,又重新笼罩起了一层阴云。

从二十五号,一直到正月十五,整整二十天,宫中都充斥着悲鸣。

谢欢罢了二十日的早朝。

魏央不在京中,他独自在中和殿守了七日的灵。

一刻也不曾离过。

白问月想,他这也算是在报答太后这些年来对他的养育之恩了吧。

七日之后,棺椁送去了景昭宗陵,谢欢又一头扎进了长华殿,再也没有出来过。

不朝不见。

魏荣芊崩逝后,太宜宫虽撤了禁,但却依然不许白问月离宫回府。

其实,就算谢欢不这么做,她也会想方设法地留下。

第89章一代女后

皇后与太后前后离世,撇下一个孩子在宫中无依无靠,其他的妃嫔姑且不说,只一个谢欢,怕他的寿命也难长久。

她带不走孩子,只能想办法留下,尽力护着这个孩子的周全。

时日遥遥,魏央归期不定,

她不知晓自己还要在这宫中待多久,也不知晓魏冉与太后相继离世后,留下的一片残局,该如何收拾。

她带着孩子还居行在太宜宫,

因为谢欢的盛怒,宫中先前的宫人,只剩下了方圭一人。

他曾任总管一职,又服侍太后多年,对宫内所有的大小事务,所有人员,皆都了如指掌。

如此有用的一枚棋,

饶是谢欢再如何生气,也不会拿他泄愤。

除夕夜那日,

白问月抱着小皇子对窗静坐,夜深起风,方圭拿着拂尘去合窗,她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合窗的背影。

猝不及防地问了一句:

“太后真的是因病疾而死?”

那日张之仲经过一番查探,最后给了谢欢一个“疾病缠身不愈,损耗而死”的定案。

谢欢对于太后的病知之甚少,自然不会怀疑。

可她却不相信。

早前八月底,她同魏央进宫时,便已经察觉到太后服的汤药有异。

之后她再来太宜宫时,那种遮掩不住的浓重药味,更是再一次让她笃定,太后所服之药,医的绝非普通之症。

太后死后,她曾猜想过,有无可能并非是病,而是毒呢?

可何时中的毒,又因何而中毒,皆都没有一个合理的说法。

便真的是毒,她曾请张之仲炼制能解百毒的永生丹,当时情况虽然紧急,可张之仲并不知晓丹作何用。

他不可能思虑不到太后身上。

也就是说,太后如果真的中了毒,也早该解开了。

非病非毒,那还有什么?

她望着方圭,知道他一定是那个能给出她答案的人。

方圭仔细合好窗后,返身便跪了下来。

“夫人,请恕老奴不能答你。”

声音不急不缓,退进有度。

他知晓白问月是聪明之人,寻常的理由必然欺瞒不过她的警觉。

索性,直言坦白,宁死不能答。

闻言,

白问月并不着急。

她起身将孩子小心放到了床榻上,仔细盖好了被子又返身坐下。

“公公先起来吧。”

她沉沉地道了一句,准备慢慢同他讲。

然而,方圭跪在地上纹丝未动。

只道:

“奴才真的无话能说。”

他跪在地上,俯着身子,姿态虽低,却带着硬骨。

白问月淡淡地瞥了他一眼,伸手翻起一个茶杯,若有所思。

她在想,如何能够撬开方圭的嘴巴呢。

不知不觉,一杯茶饮尽。

亥时的钟鼓,响了起来。

幽幽回过了神,放下杯子,白问月自顾自道:“公公的不说,想来多数为的也是太后娘娘。”

“而太后娘娘所忧不过唯二,一是北绍的江山,二是魏家的忠名。

能让方公公你如此坚决,宁死不言,看来是又关江山,又为忠名了。”

她顿了一下,瞧了一眼方圭无动于衷的反应,继续道:“可是公公你可曾想过,将军知晓皇后与太后相继离世,回京后,同皇上是有几分说的清楚的。”

“纵使与皇上并无半点干系,可他能在将军面前把自己摘的干净吗?”

“到时候,只怕江山也好,忠名也罢,皆都竹篮打水,一场空得罢了。”

话如刀剑,直指要害,

见方圭不由自主地颤了颤身子,白问月便知晓,自己说到了点上。

片刻沉默挣扎。

其实方圭早明白这层道理,所以他才在太后离世后,心中虽悲痛万分,却依然不敢轻易随主而去。

他怕若他也走了,事态到了一触即发之时,

太后娘娘这些年来的隐忍与付出,便真的石沉大海,皆成了徒劳。

“说吧,”白问月出声安抚他道,

“我可以帮你。”

她没有说谎,她确实可以帮到方圭。

只要他肯说出来,这背后究竟有什么事情,是连她这个活了两世的人都不知晓的。

又过了片刻,

方圭回想起这些日子以来,将军夫人一心顾念着小皇子的处境,不但亲自照料,还事事为他所思。

并非虚情假意。

况且,不管是于魏府还是将军府,她的话都比自己有份量。

思虑再三,

方圭最终慢慢抬起了身子,还未出声,泪眼迷离。

衣袖拭了拭眼角,无声哽咽。

然后用一声长叹,开始摊出事情的真相。

“先帝登基初年,改国号天兴,立魏氏嫡幼女荣芊为后。”

“为的是体现圣恩,笼络君臣情谊。

老皇帝早下有旨,太子登基,定立魏家之女为后,娘娘从一众女儿中脱颖而出,被先帝选中。

奴才记得清楚,进宫那年,她刚好及笄。”

方圭的话自很久远的天兴一年开始说起,那是白问月不曾接触过的一段历史。

“先帝是有抱负之人,他一心想展宏图霸业,统一中原,登基多年,后宫总共也只有过两位主子。”

“一个是当今圣上的生母,还有一个便是娘娘。”

“娘娘做了十多年的皇后,受尽先帝敬重与呵护,却不曾得过半分恩宠,是以,这才导致她没有一个自己的孩子。”

回想起魏荣芊那些艰难不易的当年,方圭忍不住哽咽着嗓子。

“圣上的生母殁后,身为皇后,又是后宫唯一的娘娘,自然要肩负起养育皇子的责任。”

“她起初心里确实不喜,毕竟是皇上同别的女人所生的孩子,可时间久了,婴孩娇嫩可爱,难免会生恻隐之心,再加上,圣上生得又是乖巧玲珑,她怎会不怜爱呢。”

当初,是他劝太后养下谢欢,之后又打破嫌隙,极力拉近二人的关系,使得魏荣芊对这个儿子注入了所有的心思与感情。

若是没有他的劝说,兴许所有的事情都不会发生,太后娘娘,也不会走到如今的这一步了。

“后面的事,夫人必然也都知晓,先帝战死,京中大乱,娘娘联合外戚,杀了三位亲王,力扶幼子登基。”

“人人皆认为,娘娘与皇上是仰仗大将军的兵马才顺利登上帝位。

实则不然。”

方圭道:

“对于幼主来说,登位最大的阻碍,其实正是大将军。

彼一时,五岁的幼主,天真可怜,并非是大将军眼中继承大位的第一人选。

娘娘知晓,大将军眼中幼子懵懂无知,不足以称帝号令天下;若一心为了北绍江山着想,那三位亲王,才是理智之选。

可三位亲王中,哪位亲王能容先帝幼子苟活?

娘娘想为圣上寻得一条活路,

她只能孤注一掷,剑走偏锋,

于是,便找上了心怀有轨的林将军,合力屠杀亲王。

娘娘明面上同林将军斗智算计,私下快马传信西境,十万火急召回了大将军。

尽管她料定大将军会因她的行为而不悦,可毕竟是亲生兄妹,

最起码魏大将军,不会杀她,

和她的儿子。

同样的,

娘娘与魏府的隔阂,也正是这个时候生出来的。

大将军责怪她不该因为一己之私,毁了谢氏的根基,乱了北绍的安稳。

而娘娘却死死咬定,日后圣上,一定会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

局势已成,娘娘的处心积虑,步步为营终是没有白费,魏大将军只得拥立唯一的幼主登基,称了帝,

平安保住了性命。

一直到,天和三年。”

余下的,方圭不说,白问月也知晓。

天和三年,这一年魏荣芊接连斩杀了四位意图谋反大臣,治乱本是平常,然而,这四位朝廷命臣,却又都和‘谢氏’有些关系。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太后是否有心屠尽谢氏,为取代幼帝而做准备。

方圭继续道:

“娘娘的所作所为,引来非议是必然,只是她没有想到,大将军也不敢再信她了。

不止是不信,魏大将军远在边防,察觉到了娘娘的‘狼子野心’后,甚至不惜从战事中抽身返京。

兵权虽在他的手中,可将军毕竟长年在外,战火连天,再长的手,也伸不回西京,时时刻刻管制着京中的一举一动。

太后坑杀了谢氏命臣,又将彼时还是幼儿的小将军接进了宫内教养,桩桩件件的事情凑到了一起,大将军可能便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他或许是想着,自己若是再不出面,娘娘便会彻底被权欲冲昏头,毁了魏氏百年的忠名。

所以他才连夜快马返京,逼宫直入,一夜长谈。”

白问月听得仔细,这一段魏央曾同她说过,她接了方圭的话,继续往下说。

“这一夜,魏大将军同太后约法三章,替皇上铺好了路,并且带走了魏央。”

方圭一愣,显然不知晓她知道这些内情。

回过神来,

他既点头,也摇头。

“那一夜,大将军是提刀而来的。”

兄妹反目,魏荣延手握长刀,闯宫而入。

他并非是心平气和地同魏荣芊约法三章,

而是魏荣芊为了活命,对他立了三个承诺。

国破不言降,为后不沾兵权,以及不动谢氏的江山。

这三条承诺,对魏荣芊来说,轻而易举便可办到。

那封‘举兵造反’‘退地赔城’的信,原是谢密假借魏荣芊之名,为离间他们兄妹而写。

至于兵权与江山,她更是从来都未曾想过。

她心中这样想,魏荣延却未必会这样信,空口立下的担保,更是毫无任何可信度。

说来也巧。

恰好那是宫内有一只南疆得来的蛊虫,名叫噬命蛊;

为了让魏荣延能够信任于她,安心抗敌;她命方圭取来了蛊虫,当着兄长的面,毫不犹豫地吞了下去。

第90章早有定数

魏荣延见多识广,无需多说,自然认出了这只蛊。

噬命蛊一旦入体,便会寄附在身,依靠蚕食宿主的生命存活。

谁也不知晓自己的命数是多少,只知道沾染上了这只蛊虫,接下来活的每一天,都是双倍消耗。

好在,这蛊不痛不痒,除却会食人生命,倒也没有别的折磨痛苦。

收回长刀,带走了儿子,他同魏荣芊道:

“先是北绍,再是谢氏,继而又有魏家,之后才是你与我。”

先国后君,先族后己。

至此,

他便算是信任了他的这个亲生妹妹。

从回忆中抽离,方圭红润的眼眶决堤,他沉哑着嗓子道:

“年初,进新年时,娘娘就已经察觉到了身子的不对,她早知自己时日不多,却又不知该如何做,才能完成对大将军的承诺。”

如何证明谢欢是个能担大任的好皇帝。

她想放权,又不敢放权,怕误了兄长,也误了北绍。

于是不知不觉,日子越过越少,

她便糊里糊涂地走到了这一步。

方圭话毕后,屋内沉默了许久。

白问月望着台上的烛火出神,看不出在想什么。

“噬命蛊这件事,只有你知晓对吗?”

方圭沉思片刻,答道:“张太医一直负责料理太后的身子,也是知晓的。”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