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小龙女她三岁半》TXT全集下载_14(2 / 2)

80小龙女她三岁半 筱习 4861 字 2023-09-04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gu903();十年、二十年?还是等她们这一辈长大,没关系的,她王招娣愿意等。

作者有话要说:我去,简直没脸见人了,上章居然贴了个断章,明明是6000多字的啊!!现在只能补这章了,来,红包补偿你们~

第三十五章

在得知两个哥哥要进城谋生路时,夏香开始有了不安分的想法,想要跟着一起出去看看,哪怕见见世面也好。虽说她体力上比不上男人,但当小工,工钱少一些也是有人要的吧。

夏香和他两个哥哥开玩笑提起这事情,敖富贵一口回绝了,“不是说不让你去,而是我们去了都还不知道怎样呢,等我们真的找到活干了再说。”

敖富贵还想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去呢,可这贸然去了大家一起住天桥吗,喝西北风去?

所以夏香要进城的梦就这样破灭了,再者敖全福和李翠芝也不同意,他们觉得夏香正当年,而且眼看着敖家就要一雪前耻了,应该趁年轻找个婆家,再和丈夫一起图谋未来。

可夏香对此嗤之以鼻,春香给了她希望,她压根就没想要继续在农村生活。谁说城里就是居民户的天下了,我们农民户去讨口饭吃,难道没有吗?而且收音机里说了,城市都在搞建设,搞建设就得要人,别管男人女人,肯定各有各的价值。再说了,毛主席早就说过了,妇女都能顶半边天。

秋香和冬香实际上也和夏香一样,想出去看看,可家里毕竟不能全部走光了,她们姐妹三个私下商量好,等两个哥哥在城里落脚以后,一起去城里投奔她们,给家里赚的同时也是给自己赚钱。

不过眼下的事情还是要把家里的房子给盖完,才能讲后续的事情。

两间五十平方的房子,墙角落完,砌石头,再往上砌砖块,原本只有陈银亮一个人,加上敖荣华也有一点基础,于是两个人一起上;敖全福和几个大孩子负责搬砖块;而女人们则是挑水泥拌砂浆,门窗敖富贵自己来,所以谁也没闲着,就连小金枝也会帮忙搬废木料进灶下生火用。

敖家风风火火,齐心协力,好一派忙碌之景,让旁人看着都眼红。这样算下来他们只需要支付陈银亮这个师傅的钱还有材料费,两间屋子根本花不了几个钱。劳动力多的人家也开始蠢蠢欲动,打起了砖房的主意,回家算笔账,再摸摸自己的钱包,还是算了,土坯房子或者木头房子住着也没什么不好,冬暖夏凉,那钱拿去买肉吃,难道不香吗?

其实敖富贵没告诉他们,陈银亮的工钱可以欠着,材料也是可以赊一部分的,等年底生产队分账,他们再把钱还上。这十里八乡的谁不知道敖家情况,敖家每年从生产队拿的钱也是最多的,所以还怕他们跑了不成。

别看灶屋小,其实要做的东西还不少,桌椅板凳、菜厨柜子、切菜桌子,敖富贵日夜不停,加班加点,好配合两间房子的进度,日后钉房梁也是他自己。

敖富贵又开始思索起另一个问题,就是城里的房子,听说是灌水泥的,这也得借助模板才行,这也是他们木工可以干的活儿,他得找机会研究一下,反正技多不压身,说不定就得靠这个吃饭了。

一个半月的时间,敖家的两间大灶屋就落成了。外头是火红的墙面,内里是洁白的石灰墙,平整的水泥地面,连带着他们的老灶屋也搭了一趟顺风车,铺上了水泥板子,整个看上去干净又整洁。

那些觉得土坯房子冬暖夏凉的人又回去算账了,土坯房子冬暖夏凉但是没砖房整洁好看呐,而且到处都封得死死的,肯定没老鼠,在那里吃饭都香。

房子建成后,最高兴的要属孩子们,他们在平整的水泥地上你追我赶,你家串我家,感受着一种脚下的快意,金枝再也不用怕会被石头绊倒了。

敖森则是对金枝道:“妹,我们以后真不是一家人了。”

想到以后不会再跟金枝一个桌子吃饭,他的语气里有一种短暂的惆怅感,因为想到敖丙再也不会为了金枝跟自己抢食,往后自己家的哥哥姐姐会让着自己,所有的鸡腿都属于他一个人了,想想他都觉得开心。

“奶奶说了,我们还是一家人,不过不在一张桌子吃饭而已。”金枝纠正道。

“可是我妈说了,我们不是一家人。”敖森坚持自己的想法,他觉得自己妈妈说得有道理,不在一张桌子吃饭了,怎么还能是一家人!

“那我们跟爷爷、奶奶也不在一张桌子吃饭了,也不是一家人了?”一旁的敖丙插嘴道。

敖森内心充满了疑惑,如果主张一张桌子吃饭的原则,那他们和爷爷奶奶也不是一家人了,但是总感觉哪里不对。

于是他带着这份疑惑找到了正在刨芋子的奶奶和妈妈,张口就问,“妈,我们以后和金枝不是一家人了,那和爷爷、奶奶还是一家人吗?”

李玉玲当时脸上就挂不住了,家里的女人都听着呢,这不是明摆着是她教的吗?虽说都是大实话,但不中听啊,她骂道:“谁跟你胡说八道说我们不是一家人了?”

“上回,上回……”还不等敖森回出个实话来,李玉玲就强势掐断她的话道:“我们永远都是一家人,就是不一张桌子吃饭而已。”

在场的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件事作为婆婆的李翠芝不高兴了,但这大好日子她也不想闹不愉快。凭良心说,李玉玲这人不坏,也重视家族利益,但就是最毒,私心重。这灶才刚起,锅都没热就教孩子说什么一家人不一家人的话,这传出去怕是要被人笑话死。她更怕的是往后他们老敖家要是再出点什么事情,再也没有了凝聚力。

所以李翠芝比敖森还要惆怅。

张凤英想得开,这话她听听也就是了,每个人想法不同,你也不能强求。嘴上说着一家人没用,要心里是一家人才有用。

吃了闭门羹的敖森在她妈妈的训斥下又跟金枝一边玩去了,他想着今晚吃饭一定要吃很多的芋饺,以修补被他妈妈伤害的弱小心灵。

敖家的男人们要出门讨生活了,作为女人也高兴,觉得脸上有光,毕竟他们家的男人和别人家不一样,他们会懂得要谋出路,不想一辈子耗死在庄家地里。

这座灶屋盖下来有外债是一定的,所以他们手里一分钱也没有。幸亏的是,前些日子天气闷热,长红菇,他们一家子下半夜上山采红菇,早晨回家干活,云来峰后面的菇窝着实让张凤英两口子采了不少。有了这几斤红菇,换了二十三十块钱,这些钱张凤英全塞给了敖富贵,出门在外缺不了钱。而他们娘几个在家有粮食,怎么都能活,再说了还有公公婆婆,还有娘家人。

敖富贵想着郑哥不知道怎么样了,后来不知道又找着活干了没有。对了,这回进城,他第一要务就是要去拜访马书记,是他帮了敖家一把,敖家才能像今天那样挺起胸膛来做人。

他爸爸的案子后来全权委托了林律师,笔迹也自然如他们所料被王有吉两亲家动了手脚,加上安丽华的作用,现在就全村人就等着判决结果。

所以敖富贵特意挑了一斤好红菇出来,外加上公社买了一点笋尖和香菇,这也是他们能拿出的最体面的东西来酬谢恩人了。

为了节约钱,他们几个还带上了一床薄棉被,长期呆在城里,招待所是住不起的,所以得去租房子住,租房子最基本的东西可不就是被子。有了被子,买床席子也就能讲究这对付。

一人一床薄棉被,两套换洗衣裳,加上吃饭的家伙儿,也是挑着一挑行李进城,转了几趟车就被售票员嫌弃了几趟。得把行李扔中巴车上,你说多麻烦的事情。可敖富贵深知乡下人进城就得脸皮厚,脸皮不厚赚不着饭吃。

进城的第一晚,他们还是去了敖富贵上回住的招待所,敖富贵主要也是想打听一下郑哥的情况。

招待所的前台阿姨对敖富贵还有印象,她告诉敖富贵说:“跟你一块住的大哥后来还住了一些日子才走的,听说是去西林租了一间大杂院,那边虽然远,但房租便宜。”

敖富贵有些高兴,毕竟郑哥算是在城里落脚了,他也跟阿姨打听到了西林的大概位置,寻思着先去看看,碰不碰得到郑哥另说了,能租下便宜房子就好。晚上还得去酬谢马书记。

第一回住招待所的敖荣华和陈银亮很是兴奋,楼又高,房子又敞亮,还有洗澡间,难怪敖富贵执意要出来城里,这是多舒坦的事情。要是以后有钱他,他们想天天住招待所。

城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有传说中的高楼大厦,到处都是商店,街上的那些人穿着也时髦得很,她们还看见了穿着短裙的和高跟鞋的女人,真是漂亮。

他们深呼吸,城里连空气都是甜的。

敖富贵摇着头笑看他们,还真是乡巴佬进城,眼都不带眨一下的!

作者有话要说:敖荣华、陈银亮:敢情你来过一回城里就不是下巴老似的~

第三十六章

三个乡巴佬进城不仅带了棉被,还带了两面铜锣。

下午时分,三人一路问过去,终于找到了西林巷子。他们对这个巷子其实有点点失望,都是破旧的木房子,还没有他们在老家的土坯房子来得舒适,而且租还得花钱。

遇到有贴招租的人家问了一下价钱,说是一间每月5块钱,在他们看来就是个杂物间,床都摆不下两张,不过要是有木板拼在一起,三人将就着睡,这样算下来也还不错,比住招待所省钱多了。

他们又连续看到好几家招租,敲门并没有人应声,只在门上留下了电话号码。敖富贵拿出随身携带的钢笔,把这些号码一一记下,找了个电话亭打电话问了一遍,初步筛选之下剩下两家,约好了傍晚见面。

一条巷子走到尾才知道,这里住的绝大部分都是像他们一样从农村人来讨生活的人,听说有两户是木匠,还有一户泥水师傅。看来他们是找对地方了,而郑哥很有可能就住这儿。

敖荣华和陈银亮别提有多羡慕这些城里人了,你说一间闲置的破房子一个月都能收5块钱,这要是房子多了,每月躺着收租,不用干活都成了。

这样一件事让他们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在城里盖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三分之一自己住,三分之二收租用,躺着赚钱。

带着这样的梦想,他们离开了西林巷子,在城里漫无目的地走着,走到住宅密集的地方,敖富贵拿出他们的铜锣来,开始边敲锣边吆喝。

“打家具咯打家具咯,又便宜又好的家具,谁家要打家具的,打家具咯……”

聪明的陈银亮也马上跟上:“粉刷墙咯,又白又亮的墙面,便宜又好看咯……”

到敖荣华时他们卡顿了一下,主要是敖荣华不知道该吆喝什么,他算不上泥水师傅更不是木匠,商量了一番后敖荣华决定当那个敲铜锣的人,这也算是一份力。

下午绕了大半个城市,没一个人回应他们,他们倒也没泄气,敖富贵觉得上回纯属运气好才遇到马书记夫妇,这回没找到活儿实属正常。再说了,晚上还得去西林巷子,兴许碰见郑哥,事情说不定会有转机。他现在回想起来,当初没有拿郑哥的钱是十分正确的决定,现如今去找他,让他指点一下也不会显得冒失。

他们在和房东约好的时间,又回到了西林巷子,这一回他们还尝试了一下公交车,比中巴还舒服,又快,除了花钱以外,没什么缺点。

他们打算将来有活儿干了,就坐公交车出门,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

在西林巷口等了一会儿,太阳落山时,终于等来了第一个房东。

房间挺大个,朝南,还铺了水泥地板,门口还有自来水,房东说话又温和有礼,除了租金要6块钱一个月以外,没什么不满意的。比起前头5块钱一间还没有水泥地板的房子,值多了。

他们怕过了这个村就么这个店,当即决定租下来,付了一个月的租金。房东看他们为人爽快,攀谈起来,问他们是哪里人,干什么等等。

敖富贵虽然明白不是认识个人就会有活儿可干,但他深知人脉的重要性,至少人家知道你是干这行的,以后他的朋友或者亲戚需要木工、泥水工时,没准就会找到你来。这事情急不得,得靠积累,慢慢来。

但房东是个好人,他告诉敖富贵曲林哪里在搞城市建设,可能需要泥水工人和木工,让他们去碰碰运气。

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莫大的帮助了,送走房东,他们三个大男人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着。

三个大男人也没打算买什么床铺,准备洗洗地板,买三张便宜的草席,席地而睡,省钱不说,还干净。往后就脱鞋进门。至于饭菜,像别的租户一样在门口搭个小炉子,再加上一张桌子,怎么简单怎么来。

明天一早就去房东说的城南看看,找不着师傅的活儿,三个人先从泥水小工干起他们也愿意,至少能有收入。

房子已经租好,本来没想要见第二个房东,但人家来都来了,还是见一见为好,免得让人空跑一趟,反正看房子又不花钱,兴许攀谈一番,还能涨见识。

事实证明,他们的决定是正确的,第二间房子明显没有第一间好,可敖富贵在第二个房东口里套出了一个重要的情报:郑哥是他的房客。

“诺,第二间房,也是个木匠,临水的,手艺不错,你们要是租了这房子,还能切磋切磋手艺,对你们有好处的。”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