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你让她贸然提出来嘛,她又不敢,可这老头子回来要把家交给敖富贵管,这算怎么一回事?
兄弟姐妹的想法又不一样,长兄如父,大哥管家和爸爸管家其实没什么两样,但是他们还是很想知道敖富贵的态度。
吃完一块西瓜,敖富贵终于开口,“爸,这不合适,您是户主,也就是一家之主,这个家理应由您来当。”
“户主就得管家了吗?管家的才是一家之主,而且你要是觉得必须是户主管家,明天我就去派出所把户口改了。”敖全福道。
“不是这意思,要不我现在就上楼把账目拿下来,这个家交还给您,有您在,大家都踏实。”
说着敖富贵就放下西瓜,上楼拿账本,带下来的还有用块手绢包住的钱,这钱李玉玲昨天见过,张凤英拿着它跟林进才竞价过,当时她很想知道那到底是多少钱,但又不好意思开口问,免得张凤英以为自己对那钱很感兴趣似的。
也不知道这两口子有没有设小金库,藏私钱,可就算藏了你也没辙,谁让人家管家呢。
与其说账本,不如说是敖甲写字的作业本,薄薄一本。敖富贵翻开账本,亮给大家看。
在场的人小辈们都对这个本子充满了好奇心,但是没有一个人带头上前去看,他们也抹不开面啊,而那捆结余的现金更是充满了诱惑力。
李玉玲铆足了劲儿,她想着今天非得想个招把这家给分了。他们家一家六口,总能分得不少吧。
敖全福其实也是知道这两个儿媳妇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分家嘛,他也不是不知道,全村有两个以上儿子的都不吃大锅饭了,分家了,但是碍于面子没人敢提出来。
他把账本推到敖荣华面前,“荣华,我要把这家交给你哥,这事情你们俩怎么看?”
“我、我没什么看法,您不在这些年,哥也管得挺好的。”敖荣华挠着头,李玉玲看了就想敲他脑袋,既然老头子让你说了,你还不就趁机说开了呀,现在又不是前些年,时代已经翻新篇了,你看看村里还有谁家不分家的。
真是不争气的家伙儿。
桌上一桌的西瓜皮,张凤英找了一个盆,把瓜皮装了,晚上把皮削了,西瓜皮可以炒着吃。剩下几片小的西瓜,她给孩子们分好,一人一块让他们坐在廊檐下吃。
堂屋后门开着,穿堂风比风扇还凉快,敖全福看小儿子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知道他还有话要说,索性让大家坐下来,趁机开个家庭会议。
媳妇们的想法他也是知道的,想要分家。李翠芝也跟他唠叨过,老二媳妇言语里已经流露过不止一次要分家了。他这个老队长也知道,分家和分田到户是一样的道理。集体做事、吃大锅饭,同样是拿那么些个工分,能偷懒我为什么要那么拼命;同样是一顿饭,我能多吃点为什么不多吃?
讲良心话这两个儿媳妇也算不错,老大勤勤恳恳,踏实肯干,老儿偶尔偷懒,嘴也不饶人,但也还算说得过去,挑是非偶尔也有,但不像别家三天两头不是打就是闹。当然还有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两个老的在,他们不敢胡来。
“老二媳妇,你呢,怎么说?没关系,一家人有什么话就直说,别藏着掖着。”敖全福坐在主位上,没管家也自有一家之主的威严。
“我觉得荣华说得有道理,大哥管得挺好的,我们没什么意见。”
虽然像爆锤她男人,但话到了嘴边,她也还是没敢说出来,你都让老大管家了,我要是说分家,不是就显得我这媳妇不懂事了吗?
“那如果你们没意见,可就说好了,把家交给老大了。你们几个姑娘呢,有什么想说的?”敖全福道。
敖家是民主家庭,信奉□□的话妇女也能顶半边天,姑娘们也有发言权。
姑娘们你看我我看你,谁管家都行,心里嘀咕都在嘀咕着,别二哥二嫂就行。二哥说真话毕竟是哥,对他们还不错,但二嫂掌权就不好说了。
“我们跟二哥二嫂看法一样,大哥管家也挺好的。”
敖富贵夫妇坐着没吭声,老头子这是在投票表决,赶鸭子上架的意思?在敖富贵看来,也不尽然。他老爹还不知道两个媳妇什么想法?说让他管家,兴许也是给他的面子和这些年工作的一种表彰。
今天不会就这么结束的。
正如敖富贵所言,李玉玲其实有点着急了,老头子这是投票表决,就让敖富贵管家了?可在她看来是这是提出分家的最好契机啊,敖富贵夫妇他们难道不想分家?除非真的藏了小金库,那是比分家好不少。
“大家都表达了看法,那老大媳妇,你的意思呢?”
“我主要是怕富贵管不好,现在您回来了,还是交由您来管更合适一些。”张凤英道。
“大家都说他管得好,凤英,你是大嫂,自古就是长兄如父,长嫂如母,你就多帮帮富贵,也帮帮这个家。”敖全福道,他见张凤英低着头不再啃声,又道,“如果大家都没意见,那就这样吧,富贵你是老大,多担待一点……”
眼看着就要一锤定音,李玉玲终于是安耐不住,急忙打断道:“爸,这田马上就要分了吧?”
“听说是秋天开始分田。”
“都分田到户了,我是觉得在分田之前不如把家给分了吧,您看现在村里哪户两个儿子的人家还在一个锅里吃饭啊。”李玉玲道,“村头的金家只有一个儿子还分开过呢,两个老的说自在。”
前面这句话是没错,要分家也不是不行,可后面这句话是什么个意思,俩兄弟谁也不要老的?敖荣华捏死李玉玲的心都有了,你这让两个老的怎么想?
没人接话茬,静静地等着敖全福发话。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520,节日快乐鸭~
第十二章
(接上文)
敖全福沉吟半饷,“凤英你呢,什么个意思?”
“我听爹的,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李玉玲就知道张凤英会做好人,不表态,等老头子做决定,她有点摸不清这嫂子到底是想掌权还是要分开过。怕是还想掌权吧,管着一大家子人的口粮,谁肯撒手。
敖全福也不问别人了,问也问不出什么来,他道:“分家也不是不行,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是该分,各挣各的钱,过自己的小日子。但是你们有没想过这分家要怎么个分法?”
敖荣华为了挽回李玉玲之前的话,抢着道;“爸,您说怎么分就怎么分。”
“是的,爸您说的算。”敖富贵夫妻附和着。
“那行,春香给我去泡壶茶来。”敖富贵吩咐道,接着他拿过账本看了一眼,推到李玉玲夫妻面前,夏香几个小的也凑了过去,只见小本子上写得密密麻麻,每天他们家挣了多少工分,领了多少口粮,入账多少现金,结余又是多少,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你们先看看,没有疑义的话,我就说一下我的想法。”
大家都不是傻子,虽然像把这笔账算个究竟,但哪能真算呢,敖荣华又把账推到了敖全福跟前,听着敖全福说下文。
“我有三个想法,你们俩兄弟商量一下要哪个。第一个是我和你妈带着你们妹妹过,等我们两个老了干不动了,你们两个再养我们,一人一个,灶头归我,给你们几幅碗筷你们自己出去过;第二个是你们抽签,四个妹妹两个老的,你们一人三个,灶头也是抽签,没有抽中的得钱自己出去另外盖个小灶头;第三是分出去一个兄弟,父母、妹妹和其中一个过,另一个自己另起炉灶,钱一人一半。”
说完,春香正好送茶过来,敖全福喝了一口润嗓子,看他们四个嘀咕去了,敖富贵和张凤英自然是知道自己没有发言权,自古长子不就是要侍奉爹娘,养弟弟妹妹吗?你让他不要父母和妹妹,还不被村里人戳脊梁骨。
然而老二又不一样了,李玉玲是想分家没错,但是这三个选择没一个合她心意的,盖灶头等于是要搭一个单间房子,你说这年头谁还盖土坯房子?这老敖家的脸往哪放啊?可是就冲着桌上那几块钱,够干什么呀,而且按照老头子的意思要是领第一条他们俩兄弟出去单过毛都没有一根,只给几幅碗筷,亏得她敖全福说得出来,这些年赚的钱就让他一人独吞了?不能够的事!
要是按照第二个嘛,她没什么话说,但是她是老二,更小,承担了大哥的责任,理应得到灶头,还有就是她不要夏香那个死丫头;若是第三个,还抽什么签,自然是妹妹和父母自然是要跟着老大了,但是给的盖灶头的钱得归他们,况且那些钱也是远远不够的,一人一半,门也没有。
这些话李玉玲自然是不好意思说出口,她主动问凤英,“嫂子,你觉得呢?”
张凤英直接道:“我们是做老大的,父母、妹妹要跟着我们过,这在情理之中,没什么可说的。玉玲,你觉得呢?”
“瞧大嫂这话说得,这样我们做老二的岂不是会被人笑话吗?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出去起个灶头也得花不少钱吧?”
张凤英倒是听明白了她的意思,他们想要自己出去单过,但是呢钱得归他们,张凤英顺口就道:“盖个土坯房,自己盖,也花不了几个钱。”
李玉玲当时脸上就不好看了,合着原来想让她拿着那几十块钱出去盖个土坯房啊,房子让她得了,四个姑娘可都是劳力,两个老的比他们年轻人还能干。
“那哪行啊,怎么也得盖个红砖小单间才行吧,我娘家堂哥不就是盖了个红砖灶头,地板铺了水泥,干净又亮堂,听说花了七八百块钱。”李玉玲回道。
一听说这七八百块钱,几个姑娘都咋起了舌头,她们的二嫂是要出去单过,并且想要盖个小洋房了吗?
“你们要是出去过,哪怕盖红砖楼房我也管不了。”敖全福道,“那是说要第三种方法,你们也不要抽签的意思了吗?”
张凤英自然明白李玉玲说的是什么,他们出去单过可以,但是钱少了,得补钱给他们。不知道她有没有算过嫁几个小姑子的嫁妆,虽说他们这姑娘出嫁都会有一笔彩礼钱,可这往往娘家是要往里贴不少嫁妆的,那可是四个小姑子啊,单算这笔钱,张凤英都觉得头疼。可没办法,谁让她们是老大呢。
她和敖富贵嘀咕了几句,敖富贵道:“我们没意见,就看爸您什么个想法。”
敖富贵是觉得做老大的,吃点亏也认了,都说吃亏是福嘛,没什么关系。
敖全福能一口气说出这么些个方法来,说明他已经充分考虑过这件事情了,而且他已经有了决断。
“不瞒你们说,我和你妈自然也有看法,我们是想我们两个老的带着你们几个妹妹过,这样你们也自在一些。”
这下大家都认为刚好如了李玉玲的愿了,可李玉玲却差点没跳起来,“爸,那就让我们空着手出去吗?我跟荣华可是一份钱都没有啊!这样我们两连个煮饭的地方都没有。孩子烧水洗澡呢,怎么办?”
瞧这话说得,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老大得了很多似的,可张凤英心想着,她这样一闹对自己也没坏处,且看老头子怎么说吧。
“就按照凤英说的,我们一家人花点时间盖个土坯房子,你们一人一间,这钱我又不能独吞了。”敖全福拍了拍手边的手绢包,里面鼓鼓的一大卷,“分成三股,我们一人一股,至于你几个妹妹的嫁妆,我们自己老的想办法。”
李玉玲按了按胸口,还好能分得几块钱,但是她不要土坯房、她想要像她三哥家一样的砖房,尽管只有一层,也别提有多洋气了,反正老敖家地有的是。
“爸,您不能想办法给我们一人盖一间砖房吗?”
敖全福放下脸来,“我上哪去找钱给你们盖砖房,不然把这栋土坯房子给卖了,应该能换两间砖房子,卖了大家睡大坪。”
“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可是现在哪里还有人盖土坯房子。”李玉玲还是不屈不挠,“这说出去,您也没面子啊。”
“饭都没得吃了,还要什么面子。”敖全福喝了一口茶,搪瓷茶杯重重地放在了桌上,“想要住砖房的你们自己去想办法。管你们结婚,管你们生孩子,房子也给你们盖好了,灶头我管不了了。”
李玉玲还想说什么,一旁的敖荣华踢了她一脚,让她闭嘴,再闹下去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到。李玉玲这才闭了嘴,头歪一边,闷不吭声。他们老敖家就这样把儿子赶出家门,怎么好意思?
张凤英则是压根都没想过什么砖房,盖砖房子这日子还过不过了,她也知足,分三股,他们也是赚了,这些年这几个妹妹可没少给家里挣工分。
按理说出去自己出去住是最舒心的,但是李玉玲还在心心念念她的灶头,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改砖房谈何容易。要怪就怪张凤英两夫妇,一下子把话说死了,这下好了,那个灶头谁都没得着。其实她对第二个方案也中意的,姑子老人一人一半,灶头归自己,钱也有一部分归自己,至于小姑子今后的婚事,她说不定还能往这上面赚上小小一笔,谁规定说嫁妆一定得给多少了?有就多给点,没有就少给点好了。但偏偏没人说第二个方案的事情,这你让她倒回去挑头。
不过那捆钱到底有多少啊?能超过林进才的250块钱吗?
李玉玲脑子转得快,她还有个想法,一想到就说了出来:“爸,要不这样,暂时先不盖房子,我们共用一个灶头。轮流做饭,怎么样?”
“这我不同意,”张凤英马上反驳,“那还不如在门口搭个灶台呢。轮流做饭,到时候还不得打起来,你又不是没见过,陈银亮家三兄弟一开始不就是这样吗,一天打了三次。”
“商量好,哪能打起来。”李玉玲有点蔫,说这话连她自己都有点不相信。
“就这样吧,你们自己去商量盖什么灶头,我们钱是没有,给你们出力,灶头盖好正式分家。从现在开始,赚的工分各自记好,冬天结算就归你们自己了。”
敖全福拍板,几个姑娘悬着的心落了下来,敖全福想要单过无非是怕他的女儿们受委屈罢了,姑嫂住在一个屋檐下,哪怕再好也有摩擦。
第十三章
敖富贵夫妇也知道敖全福老两口带着妹妹单过,无非是怕妹妹们不自在、受委屈。所以在他一锤定音之后也没有提出异议。他们觉得怎么舒心怎么来。
李玉玲的愿望落空,纵然一肚子不满,也不敢再吱声。
这其实是个万全之策,没事时大家各过各的,轻松自在;有事时又是一家人,相互帮忙。
敖家的房子朝南,前面是唐家的三进房子,左边有块大空地,右边是个宽敞的纳凉小弄子,再过去则是王有吉家。屋后是一排牲畜的茅舍,其实这年头人都差点不够吃,哪来的余粮养六畜,无非养几只鸡鸭和兔子罢了。而这些粮食也是他们从嘴缝里省下来的,毕竟孩子多,逢年过节见别人家有肉,自己家没有会嘴馋,再说花钱去买更不划算。
今天敖家说分家,要盖两间灶头,自然是盖左边的空地上,两间并排,正合适。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