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他抚着脑袋,想起了去年的事儿。
他在海边跟小樱表白,可他却给忘了。难怪小樱见到他,是那种表情?
这么一来,所有的问题都对上号了。
夏明扬一阵轻松。
可他为何跟小樱表白,却不记得了。
他觉得自己喜欢小樱,才会表白吧?
回到营区,天已经黑了。
夏明扬销了假,就在操场上走了走。
这会儿脑子清醒了,把事情又捋了一遍。
这一捋,就生出了疑问。
他小樱见了没几面,就表白了?
这不符合他的性格啊。
他一向沉静内敛,不像大哥那么活跃,也不像二哥那么欢腾,小樱不过十六岁,还是个小姑娘,怎么会跟人家表白呢?
夏明扬觉得不对劲儿,可又找不出原因来。
他喜欢小樱,这个假不了。
等小樱回来,要不要跟她当面说说?
夏明扬回到宿舍,就翻看着日历。
想找个机会,回大院一趟。
慰问演出结束时,已是二月底。
这一趟出来得可不短,把南港跑了一个遍。
回到驻地,队员们十分疲累。
团里就放了一天假。
柳小樱倒头睡了一天,才歇过乏来。
第二天去排练室,金教官找到柳小樱。
“小樱,带上笔记本,跟我去宣传部开会……”
“是……”
柳小樱跟金教官去了宣传部。
原来,是商量武术册子的事儿。
夏明言负责这事,就把装订好的底稿拿出来,递给二人,还谦虚地说:“金教官,柳小樱,册子已经编好了,你们提提意见……”
负责编写册子的美工和编辑也过来参加讨论。
柳小樱看着插图和备注,指出了几点错误。
美工当场做了修改。
编辑同志说:“校对完成后,就可以刻板印刷了……”
柳小樱很感兴趣,就跟着编辑去了油印室。
只见桌上摆着两台油印机,几摞白纸,还有蜡板、蜡纸、钢尺、订书机等物品。
柳小樱这才明白,刻得是蜡板,靠人工一个字一个字写在蜡纸上,再用油墨印刷出来。
那油印机是手动的,嵌上蜡纸,用墨刷推一张,掀一张。印刷好了,再用订书机装订起来。
搁在六十年代,这是很先进的办公用品。
当然,跟后世没法比。
两天过后,小册子印好了。
先从机关推广,每个部门都发了两本。还选了代表,到大礼堂参加培训。培训利用业余时间,分为早、中、晚三班,队员们就成了教练,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一个星期下来,各部门都普及了一遍。
那一套拳术打下来,虽然不是特别流畅,可也像模像样了。
各营区也派人前来学习,加在一起有上百人。
集中培训之后,就带着小册子返回营区,再教给其他战士。就这么一传十,十传百,不到一个星期,这套拳术就推广开来。
柳小樱也有了名气。
参加培训的指战员们都认得她,亲切地喊她小樱同志。军区大院也知道文工团里有个小姑娘,拳打得特别好,还有慕名前来围观的。
柳小樱很谦虚,不管是谁来请教,都很耐心。
她跟队员们处得不错,唯有杜梅是个例外。
杜梅要保护嗓子,很少开口说话,跟新队员们几乎没什么交流。可见了柳小樱总是打量一番,眼里带着某种探究。
柳小樱敏锐地察觉到了,心生警惕。
这个杜梅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么在意她?
杜梅的确很在意柳小樱。
一开始,她并未把柳小樱放在眼里。可听说柳小樱是南山村的,就想起夏明扬被发现的地方。
她一下明白了,柳小樱是何人?
这是夏明扬的救命恩人啊,难怪俩人这么熟。
弄清了事情的原委,杜梅有些不自在。
她跟夏明扬一起长大,虽然是同志关系,还是希望夏明扬只想着她一个,不要跟其他女同志纠缠不清。
培训结束时,已是三月中旬。
天气暖和了,队员们都换上了春装。
排练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对文工团来说,主要任务就是排练、演出和创作。柳小樱想着那日去飞机场,就想创作一个关于飞行方面的节目。
她跟金教官提了一下。
金教官很感兴趣,就说:“小樱,这个想法很好,你把编剧请过来,一起碰一下……”
团里的编剧姓张,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留着分头。
一听到飞行题材,就两眼放光。
“金教官,你这么一说,我就想起了一篇通讯报道,是关于飞行员培训的,把这个报道加工一下,很有震撼力……”
张编剧当天就拟出了大纲,涉及到人物、故事、道具、音响、效果等等。
三天之后,就创作了一个剧本。
张编剧拿着剧本,在会上讨论了一下,团领导很支持,说这是一个创新节目。几位教官也很感兴趣,都想把这个剧本抢到手。
团政委考虑了一下,安排给了金教官。
“金教官,这个创意是你提的,节目就由你来牵头吧,争取在“五一”之前拿出来!”
“是,保证完成任务!”
会议一结束,金教官就把道具组的同志请过来。
先讲了剧本,又提了要求。
“小李同志,做飞机模型的任务就交给你了,一定要拿下来啊!”
小李点了点头。
做飞机模型虽然没干过,可想法还是有的。先用竹子扎一个架子,用报纸糊一个,再糊上一层白纸,涂上颜色,就成了。
柳小樱听说后,就往道具组跑。
看到小李同志把飞机扎出来了,就爬进去坐了坐。
小李看着柳小樱托着飞机,飞来飞去,又冒出了灵感。
舞台布景很重要,两边幕布一挡,一架一架飞机从舞台这头,飞到那头,再加上几朵白云,就更吸引人了。
为了排练新节目,金教官也忙乎开了。
首先是选角,男主和女主,还有一些配角。这都是从老队员中挑选的,一个是有舞台经验,一个是跟角色贴近。
像柳小樱这样的新人自然没有机会,只能当个背景板。
柳小樱眼巴巴地瞅着。
心说,当飞行员还有谁比她更合适的?
排练紧张地进行着,为“五一”献礼做准备。
柳小樱一忙起来,也顾不上想家了。
可一闲下来,思念就奔涌而来。
柳小樱给家里写信,把领到的津贴寄回去。她一个月八块钱,都攒了下来,部队上啥都发,基本上不用花钱。
这天,志远来信了,厚厚的一封。
信里有一半内容是关于宝宝的。
“姐,虎娃会说话了,会走路了,娘不敢让他们乱动,怕摔着了,虎娃就在大床上扑腾着,都快把床跺塌了……”
“还有一件趣事,大虎带头,时不时地喊爹!听娘说,夏同志来的那天,虎娃冲着人家喊爹,弄得夏同志脸都红了……”
柳小樱看着信,想象着。
宝宝又长大了,可惜她又错过了。
还有,夏明扬又去南山村了?不知有何发现?
想着那人的努力,心生感动。
从南山村回来后,夏明扬就想找小樱说话。
可队里训练太忙,还有培训中心的任务,弄得脱不开身。直到三月底,廖教官带着他来军区开会,才有了机会。
会期很紧张,从早上开到晚上,一刻都不得闲。
夏明扬住在招待所里,连家都顾不上回。可他想见柳小樱,就起了个大早,去操场上跑步。
他知道柳小樱有锻炼的习惯,就不停地寻找着。
果然,在队伍中看到了柳小樱。
柳小樱穿着一身军装,梳着两条麻花辫,很精神。
夏明扬不由得多看了两眼。
他不知道柳小樱是否看到了他?就追随着柳小樱的身影。
柳小樱跑完操之后,并未回宿舍,而是去了林带。
夏明扬远远地跟着,想找机会跟小樱说话。
柳小樱在林子里找了个背静处,就从口袋里掏出几张靶纸,用夹子夹在树梢上。随后,退后十几米,对着靶纸打出小石子,练起手劲来。
夏明扬看着,觉得很熟悉。
他想起了南山村,跟小樱一起打猎的场景。
“小樱同志……”
夏明扬低声唤道。
柳小樱回头一看,夏明扬正站在树后,看着她。
“夏同志,你回来了……”
柳小樱很惊讶。
她知道有人围观,却没想到是夏明扬?
“小樱同志,上个月我去南山村了……”
夏明扬未提表白之事,只说自己去了南山村,想起了一些事儿。
柳小樱两眼放光,以为星际的夏教官回来了。
“夏明扬,还记得A-61825吗?”
柳小樱试探了一下。
这是她的学号,夏教官一定记得。
“这是什么编号?”夏明扬一脸困惑。
柳小樱明白了,夏明扬想起了去年的事儿,并不代表恢复了夏教官的记忆。
可她还是很开心。
不管咋样,有了去年的交情,她跟夏明扬算朋友了。
夏明扬换了一个话题,说起了“五胞胎”。
柳小樱也想宝宝了,一脸牵挂。
夏明扬明白小樱挂念着宝宝,那是不是把宝宝接过来?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把他自己也吓了一跳。
-------
第044章
第二天一早,夏明扬又去了林带。
到了那里,看到柳小樱对着靶子练习,百发百中,就忍不住上前试了试。他屏住呼吸,瞄准靶心,将手中的石子弹射出去。
结果,偏了一点。
夏明扬又试了两把,没有一次击中的,连靶纸都没碰到。
柳小樱忍不住笑了。
“夏同志,要注意角度,小石子弹出去是有弧度的……”
“唔,还挺有技巧的……”
夏明扬又试了几把,好歹能碰到靶纸边边了。
不过,离穿透靶中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俩人一边练着,一边说话。
柳小樱对飞行很感兴趣,就问了一些专业方面的知识。夏明扬知道小樱会武功,箭法也不错,还很努力,这种努力远远超出了一个文艺兵的范畴,就想帮忙。
“小樱同志,赶在秋季,机关这边有培训班,你可以报名参加……”
“好,我会留意的……”
柳小樱也有这方面的想法,文艺不能搞一辈子,要抓住机会转行。
况且,她还想提干呢。
这么接触下来,夏明扬和柳小樱又拉近了一点距离,再无陌生之感。
夏明扬心里起了变化,这种变化连他自己都感到惊讶。
他小心珍藏起来,不为人察觉。
第三天中午,会期结束了。
夏明扬要回营区了。
临走前,他特地跑到文工团,想跟小樱见上一面。
不想,在院里碰到了杜梅。
杜梅很欢喜,以为夏明扬是来看她的。夏明扬并未说破,只是目光追随着柳小樱。
柳小樱也看到了夏明扬,在目光交汇的那一刻,点了点头。
夏明扬的心咚咚直跳。
他终于明白自己为何会跟小樱表白了?
去南山村的那段日子,就喜欢上了吧?
柳小樱也有一点欢喜。
即便夏明扬没了星际的那段记忆,彼此间依然有感觉。
这就是缘分吧?
可想着那五个宝宝,又把这点欢喜压了下去。
她想,除了夏教官,恐怕没人能接受五个宝宝吧?即便有好感,可碰到实际问题就会变得现实起来,像大哥和文秀不就是这样?
日子一恍而过。
到了四月初,樱桃树开花了,红艳艳的一片。
冯玉兰推着娃娃车,在院里来回转着。
虎娃们坐在车里,抓着扶手,嗷嗷着。
“奶奶,逛逛!”
冯玉兰拗不过,就拉上遮阳篷,推着娃娃出去兜风。
从村西头走到村东头,再走就出村子了。
“奶奶,逛逛!”
虎娃们不依不饶,还是要去村口。
冯玉兰就推着娃娃车出了村子。
村子外面有一棵大樟树,枝繁叶茂的。
冯玉兰就坐在树下,朝路上望着。
这是出村的公路,志江和小樱都是从这里离开的。
大虎站在小车里,抓着扶手,嘴里蹦出来一句。
“娘!”
其他四个也跟着喊娘,还急得直跺脚。
冯玉兰这才晓得虎娃们想小樱了,来村口接小樱呢?
可娃娃啥时候记得这个的?没人教过啊?
想想虎娃真是太聪明了,啥都知道啊。
冯玉兰哄着娃娃。
“虎娃,你娘要到天冷的时候才能回来,到时候给虎娃买饼干吃……”
“饼干!”
一说到吃的,虎娃就把娘给忘了。
冯玉兰却勾起了心思。
她看着虎娃,想着小樱。
这一去,见面可真难啊。
夏同志说,等有车过来,就接他们去部队上看看。
可娃娃太小,跑那么远的路哪行啊?
冯玉兰在村口呆了一会儿,就推着娃娃车回家了。
一路上,有村民打着招呼。
“哎呦,虎娃又出门了!”
“是啊,这娃娃就喜欢出来逛逛……”
冯玉兰大声应着。
五个娃娃也冲着人家咧嘴笑着。
村民们早已见怪不怪了,每天都看到冯玉兰推着娃娃车出来。那“五胞胎”很健康,欢蹦乱跳的,特别招人喜欢。
回到院里,冯玉兰拿出一条布带子。
布带前面分成五股,套在娃娃们的肋下练习走路。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
这是志远和志广教的口号,虎娃们喊得可响亮了。相比起其他娃娃,虎娃脚下很牢靠,一点也不打绊,很少摔倒。
冯玉兰很宽心。
娃娃们虽然还小,可相互之间做个伴,自娱自乐就能玩个不停。赶在做饭的时候,就把娃娃们哄睡着,把床栏杆卡好,做饭间歇过来瞧瞧,省得中途醒了。
这么一来,冯玉兰一个人也顾得过来。
柳根发在酒坊,忙得脱不开身。
黄酒销量很好,供不应求,队里就扩大了生产规模。有了钱,就去公社换一些杂粮回来,分给各家各户。
春荒就要过去了。
自留地里的蔬菜和玉米都种上了,多少能填补一下。相比起去年,缺粮情况有所好转,也没那么难熬了。
冯玉兰算着日子,快到月底了,让志远给小樱写一封信。
虽然邮票很贵,可她知道小樱惦记着虎娃,就通通消息吧。家里一切都好,小鸡已经孵上了,再过几天就要出壳了。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