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养娃美滋滋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5(2 / 2)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gu903();柳根发知道木匠活儿多,就特意叮嘱道:“蒋师傅,给俺家往前排排哦!”

“好咧,没问题!”

蒋玉山笑了笑,露出了一口白牙。

事儿办完了,柳根发就带着闺女告辞了。

蒋玉山站在院门口,目送着柳家父女远去。

心里莫名动了动。

这个活儿看着小,却很麻烦,换做其他人恐怕不会接。可他还是接下了,一个是想锻炼一下自己,一个是好奇。看到画图的妹子,莫名欢喜,连工钱都少收了一半。

蒋玉山一向精明,这一回却冒了傻气。

蒋大伯听说后,就问:“三儿,这是咋了?这样的零碎活儿都接?”

“爹,您不懂……”

蒋玉山不好解释。

蒋大伯哈哈大笑,三儿一向眼高,莫不是相中人家闺女了?

他喜滋滋地说:“三儿,过了年,就让赵婶子去打听一下,看看那柳家闺女说人家了没?品行咋样?”

“爹……”

蒋玉山红了脸。

蒋大伯见儿子不反对,就跟老伴商量去了。

蒋玉山去后院里干活。

他推着刨子,哼着歌儿,很开心。

南山村那边。

柳小樱回到家,就进屋看宝宝。

她挨个抱了抱。

宝宝满月后,娃娃车就做好了,到时候推着宝宝们出来,晒晒太阳,吃个百家奶,不用嫂子们跑来跑去了。

家家户户都有一堆家务活儿,时间长了,人家也受不了。

柳根发也琢磨开了。

他瞅了瞅堂屋门槛儿,推着车子进出不方便,就想找块板子棚起来,那样就好走多了。还有那木料,早几年伐了几棵松树,都存着呢。

第二天,柳志江借了一辆推车。

跟爹抬了木板,搁在车上,准备给蒋木匠家送过去。

“樱子,今儿有集,跟哥一起转转……”

“好啊!”

柳小樱想寻点吃的,就挎上青布袋子出了门。

就要过年了,集上很热闹。

卖东西的不少,大多以物换物,就是卖吃的少,转了好久不见有卖的。最后在一个背静处,看到一个挎篮子的妇女,一问,果然是卖鸡蛋的。

柳小樱讲了讲价钱,就全部买下了。

三十个鸡蛋,花了一块五。

换做以往,一分钱能买俩,三十个鸡蛋不过一毛五分钱。可现在困难,吃的东西精贵,甭管多少钱都有人要。

卖鸡蛋的妇女很高兴,把钱用手绢包着,搁在内衣袋里。

“婶子,家里还有鸡蛋吗?”

“哦,就这些了,要的话,得年后了……”

柳小樱打听了一下,这是山里养的鸡下的蛋,吃的都是虫子。

柳小樱灵机一动,自家也可以养鸡啊。

去年旱灾虫灾严重,几乎颗粒无收,鸡没食儿吃,就宰了,赶上吃大伙,各家各户也没什么可养的。今年情况不同,旱情缓解了,食堂也散伙了,等天暖和了就可以孵小鸡,也不用发愁吃的,宝宝的营养不就解决了?

柳小樱留了心,打算过了年,再来集上瞅瞅。

那育婴箱的温度是能调控的,把受过精的鸡蛋搁在里面。就能孵出小鸡了。

转眼到了“除夕”。

村里喜气洋洋的,家家户户都在忙乎。

队里拉了七八车红薯回来,每家每户都分了一麻袋。这个东西顶饱,营养也高,不用天天喝野菜糊糊、吃小鱼干了。

有了吃的,就觉得安心。

到了中午,各家各户把门神一贴,对联一挂,节日气氛就出来了。

柳家也早早地准备上了。

柳小樱捉了两只野鸡,圈养着。

冯玉兰宰了一只,把鸡脯子肉片下来,剁了剁,调了肉馅儿。

可惜没有面粉,包不了馄饨,就跟野菜掺在一起,拌了点米粉,打了一个鸡蛋,搅匀了,用手捋着,一团一团丢在沸水里,汆了几十个肉丸子。剩下的剁成块儿,丢进大锅里,炖起了鸡汤。

晚上,一家人就着油灯,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

“天冷,就不用守夜了,早点睡吧!”

柳根发发了话。

解放后,号召破除封建迷信,也没那么讲究了。

冯玉兰挺开心的。

这就是不跟公公婆婆住在一起的好处,自家想咋样就咋样。当初选了柳根发,就是看重他是家里的老二,不像长子责任那么重。

说到长子,冯玉兰就想到了志江。

等过了年,给志江说一个。

腰里有钱了,还怕找不到媳妇儿?

第014章

大年初一,鞭炮隆隆。

柳根发一家老早地爬起来,先给长辈们拜年,再回来吃饭。

冯玉兰下了一锅菜肉丸子,加了两大勺鸡汤,那味道就出来了。锅台上摆着一溜大海碗,碗里放了紫菜虾皮,热汤一浇,再加一小勺辣酱,甭提多好吃了。

一人一大碗,就着玉米面饼子,热乎乎的,香喷喷的,辣滋滋的。

一碗下去,头上就冒了汗。

灶屋里热气腾腾的,也不觉得冷了。

一家人喜气洋洋的。

小娃娃没满月不用出门,就在家里热闹着。柳小樱给五个宝宝换上了红衣裳,戴着红帽子,就像五个红灯笼,在床上并排躺着。

这会儿宝宝还不会翻身,只会蹬腿儿。

一个娃娃蹬腿不觉得,五个娃娃一起蹬,那场面就壮观了。

柳小樱笑得合不拢嘴,就挨个抱起来,亲一口。

冯玉兰从钱匣子里摸出了几枚铜板,串了红绳子,挂在宝宝的脖子上,当压岁钱。这下可好,五个娃娃一把抓住,攥得紧紧的,再也不肯松开,逗得一家人哈哈大笑。

志远说:“姐,弟弟是个小财迷嗳!”

柳小樱心说,还真是小财迷。

以后挣了钱,要记得给娘花哦。

大过年的,啥都不用干。

拿老辈们的话说,忙了一年,得好好歇歇。

可民兵队却闲不住,照样去海边巡逻。敌人是狡猾的,没准趁着过年就潜过来了。

柳志江戴着毡帽就想出门。

冯玉兰一把揪住。

“志江,你好好收拾一下,不要整天出去乱跑,过几天媒人就要登门了……”

“娘,不耽误……”

柳志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咋不耽误?瞧瞧你这身打扮,还不把人家闺女给吓跑了?”

“娘,我这是工作……”

柳志江一脸正色。

这一阵子,对岸的敌人很猖狂,时不时地从天上撒宣传品,说只要跑过去,就有大鱼大肉,还有美金打赏。

群众的思想觉悟还是很高的,知道的那是连篇鬼话。

想想解放前,刮民党反动派干得都是啥?

船是船东的,码头也是船东的,田是地主的,山头也是地主的,渔民都是渔花子,要船没船,要地没地,偷偷摸摸地下海打鱼,船一靠岸就先刮去一大半。

南山村临着大山,可那是私人的,根本不让进,谁要是敢打猎轻则打一顿,重则就扭到县里坐牢。田地就更不用说了,都集中在几个地主手里,农民们忙了一年,啥都没捞着,赶上灾荒年景就得卖儿卖女,那日子才叫一个苦啊。

解放后就不一样了,穷人翻身得了解放,分了田地,当家作主。赶上困难时期,那是灾荒闹的,咬咬牙就挺过去了。

这些道理,冯玉兰都明白。

可当务之急,是要给志江说个对象。

柳小樱也暗地关注着,希望有媒人登门。

大哥退婚的事儿,大半个镇子都晓得。媒人们之间通着气儿,只要是够年龄的,都记着呢。赶上困难时期,婚期会延后,可说媒的劲头儿却是不减。

过了初五,媒人们就忙乎起来了。

这天,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叩响了柳家的大门。

“大妹子,给您道喜来了!”

原来,她是小集镇的赵媒婆,来说媒的。

冯玉兰赶紧把人让进屋里,端茶倒水,热情得不得了。

可媒人坐下来,却问起了小樱。

“大妹子啊,有人相中了小樱,想跟你家结亲呢!”

冯玉兰有点失望,还是鼓起兴致问道:“大姐啊,是哪家啊?”

媒人卖了卖关子,方透了底。

原来,是蒋家看中了小樱,就托了媒人来说和。

冯玉兰一听,很是惊讶。

“大姐,是小集镇上的蒋家?”

“是啊,那蒋玉山年轻能干,住的是大瓦房,吃的是白米饭。他和他爹都在木工坊上班,虽然是集体制,可按月领着工资,还有外快,在镇子上都是数得着的……”

冯玉兰有些动心。

这比宋家强多了,至少嫁过去吃喝不愁。

柳小樱在西间里也听见了。

她记得那个年轻木匠。要说,人还不错,家底厚实又有手艺,问题是她不想成家,还有五个娃娃要养呢。

想到这里,柳小樱掀开帘子出来。

她当着娘的面,跟媒人说:“婶子,您也看到了,家里有五个娃娃,都挂在我名下了,以后我养着……”

媒人一听,吓坏了。

五胞胎的事儿她知道,镇子上早就传遍了。这不是柳根发和柳志江的事儿吗?怎么小樱给揽下了?

冯玉兰想阻止,已经晚了

媒人坐不住了,赶紧回去把这个情况跟蒋家说说。

蒋玉山那日见了小樱,就动了心。

按说,他这个条件,媒人都快踏破门槛了,可他愣是一个都没相中。小樱却是个例外,心里一直念着。

可媒人说的这个情况,却没料到。

蒋玉山瞅了瞅手中的活计,就是给“五胞胎”做的。

蒋大伯也劝道:“玉山,我看就算了,还是相相别的人家吧……”

蒋玉山只好摁下了那份心思。

小樱姑娘再好,可碰到五个娃娃也会打退堂鼓的。

柳小樱用这个法子打发了媒人。

她想把风声放出去,五胞胎她养着,大哥成家后就分出去单过,没啥负担,大哥的婚事不就解决了?

至于养娃儿,她有的是办法。

冯玉兰猜到了,就告诫闺女:“樱子,以后再有媒人过来,可不能瞎胡乱说了!”

“娘……”

柳小樱嘿嘿笑着,媒人再来,还要把她们吓回去。

她这一辈子跟五胞胎绑在了一起,怎么也分不开。她明白不管是城里还是农村,没人愿意扛这个包袱,既然是这样,就不要勉强自己了。

农历正月十二,五胞胎满月了。

五个娃娃穿着红衣裳,眉心上点了一个红点子。这是柳小樱找了胭脂,一个一个点上去的,可喜庆了。

五个娃娃仰面躺着,咧着小嘴儿,啊啊笑着。

“大虎,二虎,三虎……”

柳小樱挨个叫了一遍,幸福洋溢开来。

冯玉兰呵呵笑着,家里养了五个小老虎,挺威风的。

等到娃娃们长大了,谁敢惹啊?

一家人都喜欢这个小名儿,就“虎子,虎子”的叫着。

村里人都晓得了,柳根发家养了五个小老虎,白白胖胖的,跟小猪仔子似的。柳根发还专门做了一辆娃娃车,一到中午就把娃娃推到院里晒太阳。

有羡慕的,就跑去瞧瞧。

有不屑一顾的,就说:“这五个娃儿将来找对象可困难了,还不把爹娘难为死了?”

柳小樱心说,我家宝宝出息着呢,一点都不用发愁。

“元宵节”过后,就要给宝宝们上户口了。

柳小樱是一心二心想挂在她名下,可爹娘不同意。

“樱子,你一个闺女家哪行啊?”

“娘,咋不行啊?我又不想嫁人,等以后入赘一个,既能养娃儿又能给爹娘养老,对大哥的婚事也没影响……”

“樱子,入赘哪是那么容易啊?麻烦事儿多着呢……”

冯玉兰不想牺牲闺女。

柳根发想认了当儿子,小樱就说:“爹,您认了,大哥、志远他们找对象可就难了……”

柳志江也想认“五胞胎”,小樱死活不依。

搁谁名下呢?没定下来。

柳小樱觉得早一点晚一点都没关系,等爹娘想通了就好了。

第015章

赶在这几天,县里的干部下来蹲点。

听到“五胞胎”的事儿,就来村里瞧了瞧。

五个小娃娃裹着小毯子,长得一模一样,甭提多可爱了。

县里的许同志问了生活情况,又特意叮嘱道:“老支书,这娃娃可得照顾好了……”

老支书连连点头。

柳根发一家也觉得脸上有光,看看县里的同志都来探望了。

这还不算完,许同志回到县里,就跟组织上汇报了。

这引起了县报记者的注意。

这可是件稀罕事儿,记者同志就挎着照相机来到了南山村。

这位年轻记者姓张,叫张庆民,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穿着四个兜的中山装,文质彬彬的。他一进院子,迎面撞见了柳小樱,只觉得眼前一亮。

这姑娘穿着红棉袄,梳着一条大辫子,眼睛大大的,水灵灵的,就像一朵花儿。

张庆民定了定神,才收回了目光。

陪在一旁的老支书,问道:“小樱,你爹在家吗?”

“我爹在家……”

柳小樱抿着嘴笑了笑。

赶在中午,一家人都在。

张庆民跟柳根发说:“大叔,我是县里的记者,想给娃娃们拍张照片,登在报上……”

“拍啥子照片?”

柳根发不想出这个风头。

这娃儿是捡来的,登在报上被人家认走了咋办?

可张记者很热情,说啥都要拍照。

老支书也说:“根发,给娃娃们拍张照片有啥不好?就当给咱村做宣传了……”

一同前来的公社干部也劝道。

三说两不说,柳根发点了头。

柳小樱推着娃娃车出来,清一色的小毯子,裹得严严实实的。

张庆民调好了相机,对着五胞胎“咔嚓咔嚓”拍了两张。

冯玉兰脑子转得很快,就问:“记者同志,能不能给俺家拍个全家福啊?”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