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宋[美食]》TXT全集下载_5(2 / 2)

尝宋(美食) 傅支支 4813 字 2023-09-04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坐在同一殿中在各自的食几上用餐。

最奇怪的是,长公主康阳对官家给予了作为驸马私生女的苏蘅格外关怀之事并无任何异议,她微笑看着一切的发生,欣然颔首。

今上吩咐他身边的司膳女官为苏蘅布菜。

宫中的朝食和御街上的那些摊儿吃食比起来,自然是精致许多,但也没有后世动辄满汉全席的那般暴殄奢侈。

苏蘅原先看过一份记录宋廷皇室膳食的《玉食批》,其中的食物虽然不是人人能吃得起,却也实在谈不上奢侈,都是一些家常菜。眼前的朝食也是如此,都是些精心调弄的家常味道。

苏蘅能认得的有盐渍蜜屈律,驼峰角儿,乳饼,酸橙汁炖鹧鸪,主食是蝤蛑馉饳,羊肉荷莲兜子,菰米粥;另用煎白肠,糟鹅掌,芥辣瓜儿做了三拼,围在菰米粥碗边,是用来配粥吃的小食。剩下的一些便是苏蘅也不认识的吃食。

官家示意司膳将那馉饳略推到苏蘅面前,温言道:“你小的时候最爱吃这个蝤蛑馉饳,尝尝,还是不是那个味道?”

蝤蛑即是螃蟹,馉饳是馄饨,时人吃蟹多爱吃蟹黄,但这蝤蛑馉饳却只剔出青蟹钳子里的两块大肉包成的小馄饨。蟹肉洁白,丝丝缕缕,丰腴鲜嫩甜美,是少有的不用任何调味便已是至味的食材。

用芡实粉、豆粉面擀出薄如蝉翼的方形面皮,包裹着雪白的蟹肉,馄饨煮熟后浮在清清骨汤中,犹如水母散开的优美裙摆,不仅姿态优美,味道也异常鲜美。

苏蘅一气喝了小半碗馉饳,才想起今上正笑眯眯看她。

虽然她早已忘记了“自己”小时候吃的是什么味道,但回话道:“官家说的对,的确是幼时吃过的味道。”

另一道羊肉荷莲兜子,形状有点像烧麦,只不过眼前这碟里面填的不是酱油糯米,而是松子和羊肉。

皮子铺在碗里,盛馅儿,皮子向内掩合,蒸熟后好似荷花吐莲蓬。松子油脂有股特殊的芳香,羊肉粒柔嫩多汁,竟无一点腥膻气味。两者被包裹在薄而劲道的兜子皮中,一咬下去,羊肉汁水在口中迸溅,再咬一口,松子的油香在唇齿间辗转。

宫中的吃食味道让苏蘅这个小饕觉得很满意,并不是说宫中的食材有多么稀奇,而是御厨对食材的把握和理解的水准是外间厨司难以期集的。

只是,司膳无微不至的布菜服侍让苏蘅很不习惯。

作者有话要说:馉饳(guduo)

①:参考龚延明著《宋代官制辞典》及(宋)朱彧著《萍洲可谈》

第13章故人再相逢

苏蘅喜欢自己动手夹菜,喜欢吃什么便去夹什么。可她才一伸筷子想要去夹那羊肉兜子,司膳女官便在一旁以眼神暗示她,这样是不合规的,应当由她示意自己,然后自己夹到她盘中才是。

苏蘅数次伸手,又在女官的眼神中将筷子缩回来。

哎,心好累。

就连这一点细微的别扭之处,官家亦看在眼里。

他于是挥挥手让司膳退下,温和问她:“蘅儿,怎的不惯他人服侍?”

苏蘅只能实话实说:“臣女谢官家和司膳的好意,只是臣女在家习惯自己动手了,若要人伺候反而不自在不舒服。”

见今上但笑不语,苏蘅只能硬着头皮继续鬼扯,“在家时,父亲曾说‘食饮虽微,而承于忠恕之道’,是以吃饭习惯虽小,但要突然改起来也难,况且与各人的脾气秉性有关。臣女生性鲁直,平日又清闲,凡事自然是不要劳动他人的好;官家日理万机,龙体尊贵,心神俱在国家大事上,区区小事自然是有司膳女官料理的好。”

今上在听到“父亲”两字时,怔了怔,神色中有一丝忧悒。他随即反应过来,苏蘅指的是驸马苏璋,转而便又恢复了温和的神态,道:“看来阿姊和驸马将你教得很好。”

少顷,今上徐徐笑道:“你这样的性子也好,到底和宫中长大的那些饭来张口的孩子不一样。只是现下我们是一家人用朝食,自然可以随性。今夜的圣寿宴,那样的场合你若用司膳女官,恐怕会吃不饱;但届时诸多朝臣命妇到场,若是撤去司膳,难免叫人非议。不若这样,今夜你留在长公主的殿中,我赐你饮食,你便不用去紫宸殿了,好吗?”

苏蘅忽然听说不用去参加那劳什子圣寿宴会,简直是意外之喜,自然是忙不迭地起身谢恩。

今上若有所思,仿佛想到了什么,又微笑问:“蘅儿今年十七了,可有心仪的男子了吗?”

苏蘅盯着眼前那个咬了一口正在汩汩冒汁的兜子,闻言不知为什么,全没来由想起了琅嬛院中的那夜。

元夕灯火喧嚷繁华,那人却一身寂寥清华。她害怕自己坠下去,死命地攀住他的脖子。贴得那样近,即使是昏了头的她,也在朦胧中意识到,眼前的郎君是她两辈子加在一起见过最好看的男子。

可是自己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

所以要说心仪,大概也算不上。

苏蘅摇摇头,表示自己尚无心仪之人。

今上与康阳对视了一眼,两人都面带微笑,心中已有了筹谋。

·

往年的春闱都在三月,但明年将是本朝立国二百年的日子,朝中正紧锣密鼓地筹备明年的大庆典,抽调朝中重要文臣监制大庆典之事。因此便提早了今年春闱时间,改至二月中旬,即天圣节后的三天。

“陈司饰,这个、这个一定要梳得那么紧吗……”这内人手上动作比阿翘利索十分,但力气也比阿翘大十倍。

陈内人是宫中的司饰,她笑着打趣,道:“小娘子平日不习惯戴冠子吧?若是梳得不紧不齐整,一会小娘子在升平楼上看传胪①时,冠子掉下来砸中某位进士,可要被人传成一段佳话了。”

宫人一早便进来给她梳妆,前后四五个人,摆弄了许久。妆毕后,苏蘅一面扶着发冠,一面看着镜子里的自己。

袅袅云梳晓髻堆,镜子里的女孩子一头厚密青丝绾成双鬟,乌云如堕,戴白角冠子,鬓边别了一朵芍药,打扮素净雅致,清爽可爱。

她皮肤雪白,宫人只极轻扫了层薄粉,弯弯小山眉,点淡红口脂,无需多余装饰,已很好看。

陈司饰端详她片刻,叹道:“宫中的美人虽多,但今日见了小娘子,婢子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人。给小娘子用金玉反而俗了,只一朵芍药别在耳边,已经是标致无匹。”

·

升平楼在集英殿西侧,自升平楼上俯瞰,那可容纳万人的宏伟宫殿更是飞檐高架,朱栏彩槛,气势非凡。

康阳长公主坐在首排正中,一侧是今上的贵妃裴氏,另一侧本应是今上的新宠吴妃。只因吴妃是小皇子颢的生母,因要照料皇子便没有来,空出一旁的座位。

康阳招招手,示意苏蘅坐到她旁边的这个空位上来。

只听集英殿中内官出来宣读制诰:“元和十七年二月一十七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并文林郎,第二甲赐进士及第并从事郎,第三、第四甲进源士出身,第五甲同进士出身。”

随即是最有看头的唱名赐第环节。

皇帝亲临集英殿,殿试官、省试官及宰臣、馆职等入殿侍立,举人等候于殿门外,传胪官按照皇帝的旨意依次传唱举人姓名。

被传胪官唱名的第一人便是一甲第一名,即状元。

此次入宫参加殿试唱名的举子共四百廿七人,分列进入集英殿前的广场。朝阳冉冉初升,金色的阳光破云而出,四百余举子站定肃立,皆着白色襕衫,满目衣冠胜雪。

辰时一到,礼乐之声停止,无论举子抑或旁观诸人皆屏息静气。

十年寒窗,万里青云,等的便是这一刻。

万籁俱寂中,今上身边的内侍拆卷,唱道:“一甲第一名,卫州王先甫——”随即传胪官重复两遍:“一甲第一名,王先甫——”

学生队列内漾起一阵涟漪般的轻微骚动之后,一个年约三十的举子缓步走出,脚步稳健地朝集英殿中走去,形容举止老成庄重。

状元谢恩着一袭红袍走出后,内侍又唱:“一甲第二名——麓安陈慎——”传胪官再重复两遍。

状元与榜眼进去接受赏赐时间不短,升平楼上的妃嫔们等得无聊,左右闲话起来。

裴贵妃以好奇的口吻道:“我听闻官家说,今年的举子中人才辈出,有几位文章颇佳。尤其有一人,是临川的薛氏,他会试前不小心折断了手臂,以断臂参考,竟夺得会试榜魁,官家对此人寄望颇高,说他或是本朝第五位连中三元的状元。可是,刚才怎的连唱两位都与我记得这名字不同呢,难道那人竟然落出三甲了吗?”

旁边侍立的宦官是内侍省内西头供奉官周开。

周开年纪轻,却已在内侍班六等位中列位于于第二等。周开在天圣节轮值紫宸殿时,颇得今上喜爱,此刻便将他调拨过来伺候长公主和裴贵妃临轩观赏进士唱名之事

周开侍奉公主贵妃,为人机敏,上前一步道:“娘娘不知,其中是有缘故的。”

他这话一出,不仅令裴贵妃侧目看他,也令周围的嫔妃、命妇和宗室女子都转首侧目,纷纷以好奇的目光看过来。

进士前三甲需进呈试卷,天颜亲覩三魁,方可排定名姓资次,这其中能有什么缘故?

周开以悠扬起伏的语气,缓缓道来其中原委。

“在官家过目三甲试卷之后,的确有意以临川薛氏为状元。然而范相公极力主张以麓安陈氏为第一名,力赞其文章丰丽雄辩,有韩愈之古风。而晁相公却则不同意,称临川薛氏的用笔缜密,制局精严,骨力气势无不硬瘦峻切,铿然有力。最难得的是薛氏的文风不古不新,自成一派。”

有人插话,道:“这样说来,陈氏是模仿韩愈,倒是落了下乘。”

周开笑了笑,很谨慎地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举子孰高孰低臣不知,但是范、晁两位相公是主考官,又都是大资①,其余的人也跟随他们分成两派,一时间竟有了在朝堂廷诤的架势。”

“然后呢?可是我方才听状元是个姓王的啊!”周开说话娓娓,如说书般,他顿在此处,一位较年轻的宫嫔不禁好奇开口问道。

另一位宗室女道:“榜眼姓陈,那想必是范相公争赢了吧?”

周开摇摇头,“不尽然如此。”

康阳长公主笑道:“我猜,官家为了平息两位相公之争,遂将第三名提为榜首,将范、薛二人分别降为榜眼与探花。”

“长公主英明,”周开悠悠道:“官家见殿中群臣争执不下,便开口道,‘卫州王氏的文章古淡平实,老道圆融,虽无新见,但可见其功底扎实,可为一甲之首’。”

裴贵妃微笑道:“晁铨和范祖谦这两个老头子最难缠,两人性格刚烈得不相上下,又是死对头,他们想必并不满意官家的调停。”

内臣颔首,继续道:“这两位相公的确对自己选中的举子为第二三名,颇有不平。官家无奈,还是苏驸马出来圆场,道‘唐时前三甲中不分先后,榜眼未必输给状元,只因天家好恶而名序有先后;而探花郎是闻喜宴上探取琼林杏花之人,本来就是三甲中最年少英俊者才堪当,与登第名次无关。真宗时贤相寇准是探花,如今谁还记得寇准之前的两位是谁?’闻言范相公这才作罢。”

康阳闻言,懒懒一笑,自然要支持自家夫君的论调,“老夫子们是该作罢,年纪大了,动辄吹胡子瞪眼,对身体不好。”

晁铨和范祖谦曾先后入宫做太傅,康阳和官家都是他们的学生,所以康阳才这样打趣他们。

正说着,只听传胪官唱道:“一甲第三名——临川薛恪——”

作者有话要说:①传胪:科举殿试评定结果之后,宣布名次的过程称为“传胪”。

②大资:资政殿大学士。

科举方面背景参考梁庚尧著《宋代科举社会》,因是半架空,对史实有改动。

——————————————————————

·男主再次上线准备~

·剧情线和美食线并行,某些章节会推一下剧情快点走。

·每条评论我都有看,但是我不能在评论区回复,不然后面的读者可能就被剧透啦~and感谢新收藏!

第14章澄沙紫米卷

照例的,学生队列中不免又一阵骚动。

一位年轻举子自内走出,从容朝集英殿中走去。

一袭白襕,从容似激流中的磐石,静静不语,沉质坚坚。

这个名字果然与裴贵妃记忆中的名字重叠,裴贵妃正准备开口,却听旁边的少女一声脆生生的惊呼。

“啊!怎么是——”

苏蘅下意识地伸手,撩开挡在眼前的珠帘,想看清那在玉阶丹墀前垂手而立的男子的面容。

旋即,惊呼的后半句被苏蘅倏忽吞回去,她意识到自己的举动可能会引来旁人的误解,连忙放下珠帘,正襟坐好。

但只是这一瞬,已经足够她看清——这探花郎薛恪,就是当夜救她的人。

苏蘅并非十分花痴的人,也不是对薛恪有什么特别的情愫,他救了她,她自然希望再次遇见后能够报答他的救命之恩。

只是她一直莫名以为薛恪是琅嬛院里的男倌,此刻却在这庄严的集英殿前再次见到,这种感觉简直奇妙而难以言喻。

这短促的动作也已经足够让坐苏蘅身边的裴贵妃、康阳等人转首来看她。她们侧首,那些坐在后排的妃嫔也不由纷纷探首,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声像潮水一样往前涌,“苏小娘子和探花郎是相识的?”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