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刚才还依依不舍的陶兴变了脸色,“都算计到我头上了。”他表现的跟刚才完全不同。
“我进开间之前,眼神扫过确定那处根本没什么书本,更何况那么大一砚台?当我瞎吗?”陶兴直哼哼,“然后我不过转个圈的功夫,就把书本撞下来了?我自己完全没有任何感觉。”碰没碰到东西,一般人被接连反问都会怀疑自己,他却不会。他记忆力惊人,清楚记得自己的动作。
“后来那主家出现,东拉西扯跟我聊天,然后态度突兀的变了,和蔼又可亲我说什么都不拒绝,我就知道有猫腻,哼哼。”陶兴说完,“你这边呢?”
“我也觉得有问题,原本我是没怀疑的。不过,那少年在跟掌柜的打听我们两的籍贯和成绩,还试图给外头的人传消息,我又不是傻的,我们两都不是本地人,我便搬来一个本地人。”曾湖庭摊手,“而且,那少年带路,还故意走错路拖延时间。”
“估计是为了转变对我的态度,需要一点时间。”不然上一秒横眉竖目,下一秒眉开眼笑,是人都知道有问题。
“就是不明白,他们图什么?”曾湖庭沉吟道,“还有,他们用这个办法,坑过多少人?”
“图的东西不外乎情仇利。仇肯定没有,情就别说了,利的话,也许他们还准备了两套方案。”陶兴慢慢分析,“《观山月记》没几个人赔的起,赔不起是不是留下一个把柄?”
“但如果他们碰瓷的人家世是他们招惹不起的,是不是又会顺势说那是赝品呢?”
陶兴说出自己的猜测,“这样就是给他们留下操作的余地。”
“我们在这里说这些都是假设,还不一定对。”曾湖庭最后慢慢总结。
“总之,这次算是运气好躲过去,下次可就不一定。”陶兴摇摇头,“哎,以后我可是不敢随便再出门。考试在即,我还是窝着温书罢。”出门就是是非,可别节外生枝。
“也对,咱们还是先躲一躲,有事也不妨等到乡试后。”现在,一切事情都给乡试让路。
作者有话要说:呈州府衙温馨提示,遇到类似案件请一定要告知衙门喔!
第59章
桂花香气遍布街道时,乡试就到了。清雅而幽静的香气,贡院外遍植金桂,一是它好看好闻,二是它带着蟾宫折桂的好兆头。
乡试日期都是固定的,所以并不需要格外通知。而跟之前考试不同,主考官是朝廷任命,跟呈州的衙门长官一起共同判卷。
这次一共考三场,连考九日,且在考场过夜,所以,身体稍微弱些的学子根本撑不下来。
来过贡院好几次的曾湖庭也不由得紧张起来。乡试是很重要的考试,之前从未考过这么长时间,学问没问题,他倒是担心自己撑不下来。
搜夹带的军士也更加严厉,连头发都让人解下来,检查木簪有没有空心,务必不留一丝空隙,不让钻了空子。
被扯下木簪的学子们披头散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所幸大家都是一个模样,没什么好嘲笑的,就当没看到呗。
重新束好头发,曾湖庭看自己的考牌,天字号的第三十八号考棚,有好有坏吧。他记得考棚的天字号修缮比较好,缺点就是主考官就在旁边,会来回巡逻。也不是每个人被考官盯着还能保持淡定的心境,也有人不适应会思路停滞。
还好,他想想考试的情况,早就做了练习,被人盯着如芒刺在背的感觉已经没了,他能慢慢挥笔。
在天字号考棚坐定,能远远看到圆形的拱门紧闭,那里头是判卷的考官,在考试评判期间不能出入,不能接听别的消息,只专心批改。
铜锣响一声,军士们开始发卷子。
第一场考试的内容,以《论语》《孟子》等写一文,不少于二百字,五言八韵诗一首,经义四首,不少于三百字。时间紧迫,他得到允许后立刻开始打腹稿。
刷刷刷,考场上除了来回走动的脚步,就只有翻动纸张的声音。
以《论语《孟子》做题,又叫四书题,都是乡试的常规考题。这三年来,他翻来覆去的做练习,就连梦中都是做题的场景,可以说是熟门熟路。题型在变,多年来总有重复的部分,这样他就可以把曾经写过的论调稍过变通改上去,如果是孔大人来判题,他跟中意华丽的辞藻,从朝廷派下来的考官他摸不清门路,只能用端正平和的笔调来写。
几乎一整天都在跟四书题做斗争,天色擦黑他才写完。
第二天他略过了作诗题,反而全力开始写经义题。经义题量最多也最耗时间,如果要取舍,他自然舍作诗保经义。不过这次他运气还不算太坏,在第三天临近中午时,终于写完经义,抓紧时间写诗还来得及。
科举中写的诗又叫应试诗,要求严格的韵脚,很难出佳作,他就算改了平时做的诗,也不过四平八稳一首,只求不扣分。
写完所有题目,又誊抄检查,堪堪在快要结束考试时,他停下笔。连身边有人站了许久都没发现。
收卷,整理,然后出贡院门,此刻他万分庆幸自己选了最近的客栈,走上两步就能躺着休息,热汤热饭的伺候。消耗的精力让他很疲惫,却强行打起精神,泡了澡才睡。
不保持足够的精力,只怕第二场考试撑不过。
这一觉就睡到第二天的下午,他只觉得一身都疲乏的很,骨头和肌肉都透着酸乏,一动作嘎吱嘎吱响。
隔壁的陶兴还睡着,再睡晚上走了困第二天又起不来,他便去叫了陶兴起身。
陶兴也是乏力,两个人对面苦笑,觉得高估了自己。本来,这次他们没让家人陪伴,就是想着提前适应一下自己能不能照顾好自己,果然,没人帮把手还是很困难。
日后去京城会试又该怎么办呐!
正好下午,他们饥肠辘辘,去找掌柜的,掌柜的还备了清粥小菜,喝了暖暖的。
“您两还算起的早的,诺,还有一半人没醒呢!”掌柜常年做学子们的生意,对他们的规律摸的门清,特特让厨房备了清粥。
他们在吃饭时,果然陆陆续续有人下来,睡眼惺忪的揉眼睛,哈欠连天的叫饭。
补充能量后,陶兴凑过来突然道:“瞧,那程子现果然没敢找来。”他还特意留下地址,等着游记送上门呢,没想到等了个寂寞。
“那是他笃定以后没碰面的机会,要是碰面他必然装成忘记地址。”曾湖庭答道。
说着杂事只当转换心情,明天,第二场试就要来了。
第二场考完出考场,他觉得脚下发飘,头晕脑胀,大概是因为坐在风口,棚子里炎热,两厢夹杂,有些受不住。
幸而他带了一些常备的药丸,回去热热一剂喝下去,又发一身汗,脑子清爽不少。
湖庭想起临走前,他还信誓旦旦说能照顾好自己,现在看来脸真响。
第三场考试的内容是五道时务题,结合经学理论对时政发表看法。
单说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不难,要结合经学就让人绞尽脑汁了。要知道这些经书最少都有几百年历史,怎么可能就恰恰好的切中主题呢?少不得要偷换概念,牵强附会。
简称胡说八道。
时政题考研的是做事能力,科举成功后外放,最低也是知县,执掌一县的治安军事,如果只是个读死书的书生不懂变通,岂不是陷百姓于水火吗?
第一题,北方的孰束人时常扰边,是不是该把边界线后退三十里?
第二题,北海境经常有海盗骚扰,应该加固防线吗?
第三题,贯穿全国的水清河堤坝又冲垮了,怎么在省钱的情况下加固?
......
每一道都让人挠头,发自内心的让人疑惑,这都是些什么题目!太为难人了!
曾湖庭开始奋笔疾书,把自己的观点一一写上。边界线退一步就是无数百姓的流离失所,万万不能退。还要借着地势加固防线,利用现用的山头森林做出迷惑阵。
而海境线太过于宽广,要加固还能把整个岸边圈起来吗?不如改成在浅海边修建瞭望塔,观察近海的情况。
于是没钱修堤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尽量节省,向当地的富商募捐。
想了想,他把烧水泥的法子简单提了几句。往年堤坝都是用木材加泥土的办法加固,水势稍微一猛就泥土被冲散,就容易垮塌。而水泥取材容易也不会被冲垮,是大大的上选。
好容易写完这些,曾湖庭抬头,只听着脖子和僵化的右手咔啦啦直响。他写的投入,天色都黑了。
他抬头一看,不仅是天色黑了,身边还站了一个人挡住光线,难怪觉得黑的特别快。
穿着朱红官衣的人正如痴如醉的看着曾湖庭的考卷,看到他翻转整理恨不得自己动手。于是湖庭默默的把试卷放回原位,等考官看完再翻页。
两人颇有默契,就这么一人看一人翻,一直到天黑,湖庭点了蜡烛。
考场上一天有一只蜡烛,可以照明可以做热食,他已经写完,就拿来照明。
“哈切!”他打了个喷嚏,揉了揉鼻子,入夜后有些凉风,吹的他一抖。
考官终于看完他的考卷,默默离开。
他却裹紧身上的小被子,也顾不上一股霉味。神经一跳一跳,脑子又开始发昏,是前几天被压下去的风寒复发吗?
吸了吸鼻子,他想。
最后一晚在考场里度过,极其难熬,之前一门心思在考试上,现在只听着隔壁的磨牙声,酣声,吵的人根本没法睡觉。虽然闭上眼睛,身体根本不困,硬是熬到天亮。
然后他就觉得自己头重脚轻,更加不适。万幸的是,他已经写完题目,只等着散场。每一秒都变的难过起来,他数着心跳来计算时间。日头从东到西,晚霞漫天,终于等到铜锣响。
这时候的铜锣不亚于天籁,曾湖庭等军士收走试卷,一起身身子跟着晃了晃,眼前天昏地暗直冒金星。混沌中他应该是扶住桌子,这才站稳。
军士看着书生摇摇晃晃站不稳,他见的多了:“没事吧?”
“头晕。”
“着凉了估计,”军士摇头,“出去找大夫,常见的很。”别的不说,贡院门口三家医馆一字排开,就是做了学子生意。
“多,多谢。”曾湖庭稍作休息站起来,他在天字号考棚出门快些,他后面陶兴还要等上几分钟。
岂料刚刚跨出贡院的大门,他眼前一黑。
陶兴也受了风寒,他用手帕捂住口鼻,身上一阵冷一阵热,本还打算出贡院立刻看病,刚走到门口就眼瞧着人直愣愣的往下倒,唬了他一跳。
陶兴赶上前扶住人,也顾不上别的,扯着嗓子喊,“医馆在哪儿?大夫在哪儿?”
周边的人见怪不怪,“前面就是,走上十来步。”每年贡院门口都得倒上几个,病上几十个,要是没有啊那才是怪事。
陶兴连抬带扛的扶着人进医院,自己脑子也发懵,一进医馆脚下一绊成滚地葫芦。学徒扶住他,大喊:“师父又来两个!”
白胡子的大夫出来瞧了瞧面色,把了脉,“刚从贡院出来?”
陶兴有气无力的点头,“对。”
“灌姜汤发汗!等下我来开药方。”大夫一年能诊治几百个这种病号,手到擒来。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6-2917:03:12~2020-06-3016:41:4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宅媽10瓶;细雨轻飘5瓶;4725973瓶;随风飞舞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0章
医馆砂锅里热着姜汤,陶兴用粗瓷碗灌了一碗下去,姜汤撒着红糖,喝的他额头冒汗,身上也舒服不少。
不过,该怎么给湖庭灌下去呢?
“我自己来吧。”有气无力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你醒了?天呐,医馆也太神了吧?还没喝药人就好了。”陶兴惊喜莫名,连忙把另外一碗姜汤递过去。
曾湖庭半靠在椅子上,微微喘气,他怎么会说本来晕了进门口一绊又醒了呢?只是现在浑身无力,不想说话。
他小口小口喝完,这才慢慢说,“大夫呢?”他这风寒到底严不严重?
陶兴同情的环视周围,“大夫忙着。”看看身边,前头还排了十来个无精打采的学子,伸长了脖子等着大夫。
等呗。
等了快一个时辰,终于轮到他们,大夫再次把脉,“外热内寒,先喝六剂圣散子看看效果,后日再来复诊。”他对曾湖庭说。
“你也一样。”这是对着陶兴的。
两个病患带着药包互相搀扶着往外走,到客栈后,由小二煎药。
曾湖庭当夜,迷迷糊糊做起了梦,他梦到自己没考中,灰心丧气的回家,然后父亲被黑衣人捉走了,小四变身花木兰从军,其他三个分别穿上哆啦A梦柯南和小丸子的衣服在街头卖艺,他路过时被小二捉住双手说,“大哥我们三缺一,你来扮阿童木吧!”
双手在空中飞舞,他想挣脱没挣脱,眼看阿童木的头套就要盖在头上,他猛一睁眼,醒了。
头顶上还是蚊帐,这里还是客栈,烛火摇曳一灯如豆。
.......?什么玩意儿?梦里完全没有逻辑。
他揉着自己的太阳穴,觉得自己一定是考试压力太大,魔怔了。
沉默的凌晨,隔壁房间咚一声,什么东西翻滚掉在地上,又撞上床头的小几,茶杯清脆一响再归于寂静。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