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鸣从到达节目现场,就开始观察,他作为飞行导师先观看了几组选手的分组演出,然后再进入训练室单独指导。
在预录制的时候,现场的常驻导师问了其中一个选手一个问题:你已经25岁了,为什么还坚持来参加选秀节目?25岁在生活中当然还算年轻,但对于爱豆这个职业来说,可以称得上是大龄了,你身边都是一些17、8岁的练习生,你发现了吗?
这位男选手的脸上闪现了尴尬的神情,他显然没有想到导师的问题会如此犀利,他低头思索片刻,就拿起话筒回答道:因为成为偶像,在舞台上发光发热,给粉丝们带去光亮与希望,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虽然一路走来并不顺畅,但我不会放弃我的梦想的。追梦路上再苦再累,我也不会回头。
这应当是一段很感人的梦想宣言,真切地表明了这位选手不忘初心、坚定逐梦的信念。
但陆鸣却觉得细想一下,这句话有点吓人。
根据节目组提供的资料背景,这位选手的家庭条件并不好,一家三口还住在上海市中心一室户的老公寓里,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微薄的工资全部用来供养儿子追逐偶像梦想了。
现在的娱乐圈已经不是N年前穷苦人家孩子自带怜爱buff的年代了,很多娱乐公司招练习生的时候都希望找家庭条件好一点的,最好练习生能自带资源,一些公司不包食宿,每年还需要缴纳一大笔培训费。
这样一个已经25岁的成年男性,到现在还没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依靠父母赚钱来养活自己、追逐梦想,陆鸣怎么想怎么觉得古怪。这又和巴尔扎克笔下两个把高老头那点可怜的积蓄榨得干干净净的女儿有什么区别呢?不也是不顾父母辛苦,只顾自己的啃老族吗?
明明有一技之长,街舞跳得不错,完全可以找一份舞蹈老师的兼职,不影响他继续做有朝一日成为大明星的梦,也可以减轻父母压力。更何况,互联网时代,各种增加曝光度的手段层出不穷,长相还行、会跳舞,为什么就不能录短视频试试看能不能积累一点粉丝,成为网红呢?有个10万关注者,接点推广,日子都不至于过得这么紧巴巴的,指望着父母一把年纪了辛苦工作来供养自己的梦想。
但陆鸣肯定是不会在节目里直接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的。
说到底,每个人有他/她自己的选择,这不只是这位选手一个人的选择,也是他们家共同的选择,如果他父母态度坚决,在儿子22岁以后,就敦促着他尝试经济独立,那他也不至于到现在都一直在追求虚无缥缈的梦。
不是说追梦不好,陆鸣也没有击碎别人美梦的意思,但成为明星它并不是一个努力就会有回报的事,要想出名,从来就没有固定的公式可以套用,谁也不知道他未来会怎么样。如果他真的天资很出众,外形条件非常好,那陆鸣也不会想要劝他换条路,客观现实是这位选手的外貌条件和艺术才能在一众练习生里都不算出众的,基本上没有爆火的可能性。
陆鸣刚出道那两年,受到各方批评,其中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旋风少年团平均年龄不到15岁,他们的走红势必会导致一批青少年做起成为大明星的梦,不肯再好好读书,使得社会风气变得更加浮躁,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当时看到这种观点,陆鸣就和外婆讨论了这件事。陆鸣的外婆是中学语文老师,在青少年教育问题上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外婆,我觉得他们说的其实是有道理的。看到同龄人走红,一定会有人受到鼓舞,不想继续读书了,想辍学出道当大明星。
陆鸣外婆一直都知道自己外孙是个心思细腻敏感、有同理心的孩子,她知道陆鸣会这么说的是因为他陷入自责了,觉得自己引导了不良的社会风气,陆鸣啊,那你告诉外婆,你是因为不想学习才出道的吗?
当然不是。
那就对了,而且你现在也没有辍学啊。我只能说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肯定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这种说法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它夸大了你们组合走红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力。每个社会现象都会对社会舆论有所影响,你们组合的走红只是其中之一,它不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社会风气如何、人心浮不浮躁,一个孩子是不是会辍学,还有家庭、学校、社会各个环节中更多的教育力量在起作用。你不应该为此自责,你只是抓住了机会做你现在想做的事情。你的走红可能确实会让千里之外一个厌学的孩子又多找到了一个离开学校的借口,但这最多是一个催化剂,不是主因,还有孩子的父母、老师引导他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不是吗?
陆鸣听进去了外婆的话,并暗下决心,要平衡好演艺事业和学业,不能因为出道就荒废学业,尽可能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现在站在选秀节目录制现场,看到平均年龄17岁左右的选手们,陆鸣又想起了这个问题。如今距离旋风少年团出道已经12年了,陆鸣回望过去,然后做出总结:艺人低龄化现象既不由他们而起,也并非因他们走红而愈演愈烈,这个现象的必然性在于出名要趁早这个观念深入人心。早成名,就意味着早点拥有选择权,而且年轻的追星女孩也确实偏爱年轻的新鲜面孔。流量经济不再聚焦于头部艺人,很多艺人出道即巅峰,此后热度一直下滑,但他们处在流量巅峰时期的时候,粉丝购买力也很客观,有市场需求就会有供应。
进入训练室指导动作的时候,陆鸣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
在扣完动作细节,让训练生们分组练习的时候,陆鸣找到了姜元青,想和他聊一聊。
陆鸣认识姜元青还是在七年前的《天山恩仇录》剧组,当时十岁的姜元青在剧中扮演陆鸣饰演的角色段红雪童年时期。陆鸣对这个小孩印象很深,他当时还是演技苦手,这个同剧组的童星就能在镜头前自然做出各种表情和动作,沉浸在剧情中,表演贴切又有灵气,让观众很有代入感。
陆鸣当时就很看好姜元青日后的发展,觉得他在演艺事业上能取得一些成绩,因而在一档选秀节目中看到他,陆鸣颇感意外。
你怎么会来参加选修的?童星出道不是应该积攒了一些人脉吗?考上专业院校,应该就会有片约,不至于临时训练两个月来参加一场没什么胜算的比赛吧?
姜元青看到陆鸣主动找自己问话有些意外,他们在《天山恩仇录》杀青之后就没怎么见过面了,他这些年变化很大,他以为陆鸣不会认出他的。
我现在签约了一家经纪公司,我今年刚高考完,马上9月份要去中戏上学了。经纪人说让我参加选秀,积累一点人气,童星没有知名度的话,现在也没什么优势了,接触不到好资源。
陆鸣心下了然,这也是现在行业的大趋势,爱豆出名以后就去当演员,演员没名气又跑来参加选秀,每个人都成为了娱乐产业链中的一环,很多时候做选择也身不由己,那你训练多久了?我刚刚看你舞蹈动作很僵硬啊,来参加节目之前练过吗?
公司集训了一个月,我之前没什么舞蹈基础。
说到这里,姜元青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参加选秀以来,他越来越丧了,本来还指望着参加节目刷脸吸粉的,但来到训练营地之后,才发现看上去只比广播体操动作复杂一些的开场舞要跳好都不容易,更不必说后续分组表演的一系列舞蹈动作,姜元青每天都倍感压力,跳舞的时候根本无暇顾及动作的连贯性和表演的完整性,一心数着拍子、记着动作,他不止为自己表现平平而懊恼,还害怕连累同组其他成员,拖慢训练进度。
姜元青性格内向,一直都比较腼腆,在选秀节目这种有表现欲才有镜头的场合,他基本不占什么优势,而且临时训练一个月的水平让他没有什么加分项,很快淹没在一众训练生中,节目放送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