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1 / 2)

QAQ!

同时代的伙伴?

贾放觉得不可能,与他同时代的有为青年们,都在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过自己的精彩生活,没有人会想到拿他的人生来开玩笑!

可是这个颜表情,不止贾放看见了,连双文和李青松都一并看见了。

双文指着问:这是个标记吗?像是个在哭的小人儿。

专业拍双文马屁的李青松一叠声地点头:是挺像。

这话音刚落,这个小小的颜表情终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连续的几个字:不便透露!

贾放好像有点儿明白了。

一直以来,通过卷轴与他对话的,都是一个成熟稳重的灵魂。因此这卷轴上出现的文字每每吐属文雅,又或是博闻广识。因此他从来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甚至还觉得这卷轴背后的神仙还挺接地气的。

至于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不对的,可能就是从上次,卷轴给他提供了ABCD四个选项的那次开始如果是正常的国学画风,至少应该是甲乙丙丁吧?!

但是这卷轴给了他ABCD,在这不就之后,他答对了卷轴的问题,对方给他甩了一个Bingo。

画风改变得确实有点儿猛啊。

但是贾放在桃源寨找到了自己的生活重心,也找出了活在这个时空的意义。他一时再也顾不上考虑这画风突变背后的种种可能。

直到今日,他才意识到不对,但是对方画风引起了他的怀疑之后,以前的那个风格,竟然又突然回来了。

贾放沉默地面对这副卷轴。

我理应享有知情权。他说的话,在一旁的双文与李青松竟然听不大懂。

卷轴上只出现了这一个字,没有任何细节,但大致可以算是一个承诺。

贾放思考了片刻,终于开口又问:凹晶馆与凸碧山庄,这两个名字我已经送出去了。大观园日后不会再出现这两处。

将要见证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凹晶馆与凸碧山庄,将要见证荣国府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这两处建筑,贾放已经下决心不会在大观园修建了。但凡他参与过修缮的建筑,他都盼着有一个完满的结果。

随意

卷轴上再次出现这两个字。但是待到意字最后那一勾一点也从留白处消失的时候,这小小的一片留白,迅速地被藕香榭附近的一处水面填满。

贾放抬起头来。

双文在他身边,颇为焦虑地问:三爷,这是何意?

贾放伸手将整幅卷轴轻轻地放在桌上,道:几年的努力,就快要见证结果了。待到栊翠庵与暖香坞这两处修完,整座园子就修成了。

真的?双文松了一口气,叹道:这可好!

她露出些许笑意。

贾放心想:这原也自然,谁都渴望成就,耗费了数年心力修的园子,任谁都希望能看到个头,看到个结果。

但这对他意味着什么?

早先是打算好了,一旦修完这座旷世仙园,他功成身退,回归现代社会,继续自己在事务所的远大前程。

可如今,这卷轴后头,竟会出现一个使用颜表情的,不靠谱的小可爱?

他究竟能不能回去以及,在这个时空里,他的挚爱与牵绊他,他们就竟会怎么样?

话说,栊翠庵与暖香坞,都是带有禅宗与佛学色彩的建筑。原著中这两座建筑中的主人,一个是带发修行,另一个后来出家,常伴青灯古佛。这是不是也预示着他贾放将来,也会是一个孤家寡人,面对着玄之又玄的枯山水,让自己的感情与生命,都在这种抽象的寂灭之中,渐渐走向消亡。

但是面对双文与李青松,贾放却轻轻松了一口气,笑道:是呀!大伙儿加把劲儿。很快就能看到修成的全貌了。

人都是需要鼓舞的。看见李青松傻笑,而双文起衣袖,挽捧起卷轴就准备去描图样。见到他们这样干劲十足,贾放很为他们高兴。

而他也是这样一个人,他不喜欢将事情拖着,就算结果未必尽如人意,他也想要勇敢地面对结果。

请记住阁下的承诺。贾放望着双文手里的卷轴,默默地道。

在此之后,他就先将卷轴带给他的震撼抛在一边,转而去考虑栊翠庵与暖香坞这两处建筑。

他首先想到的是这两处建筑在桃源寨的功能投射:栊翠庵不用说了,佛家建筑。一般来说,中国古代城市格局之中,都会有一座这样类型的建筑,除了让居民们寄托信仰,也常常会作为举行公共活动的场所,比如办个庙会,举行一些庆典之类。

这种类型的公共建筑,是古代城市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按说在桃源寨已经有了这样一座建筑贤良祠。

但贤良祠的缺点在于,它距离桃源寨乡民们的生活有点儿距离它是皇帝陛下当年为了隐秘地纪念庆王向奉壹而建的。而桃源寨除了几个像陶村长那样的老人,旁人根本不知道向奉壹是什么人,贤良在哪儿。

另外就是贤良祠是缩地鞭的出口。因此贾放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它的使用,毕竟他不想随时有人会跑贤良祠,而因为看见缩地鞭的使用而被吓到。

如果按照以前大观园与桃源寨之间的投射关系,贾放就必须要考虑建一座类似栊翠庵的宗教建筑,以满足两地之间的映射关系。

贾放心想:他好像还从来没有问过他的乡民们,关于信仰的问题。他们究竟是信神佛菩萨,还是太上老君,贾放完全心里没数。

而且自从桃源寨成型,他就从来没有见过乡民们拜神,好像有事的时候,跑来找他贾放的机会比较大。

贾放想到这里羞惭了片刻他怎么能和神佛相提并论?

桃源寨能有今天,靠得都是乡民们自己的努力,他不过就是从旁出出主意,实在不好意思居功。贾放想:实在不行,可以替全体乡民建一座祭祖的祠堂之类。就算不是宗教信仰,也可以拜拜祖先,祈愿风调雨顺,让乡民们有个寄托嘛!

至于暖香坞,贾放就更加没有头绪了。不过他记得一点,按照原书中的记载,关于大观园的画,应当就是在暖香坞中画成的。

贾放拍拍脑袋记下,他得记得让双文在修缮暖香坞的时候,多在室中布置一些书画,好为这暖香坞增添几分来自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

双文将贾放的指点一一记下,随后列了一个清单,让李青松去递给了相熟店铺的掌柜。

记得提一句,尽量帮我们找一些便宜的,既要便宜,又要好。双文教李青松记下。

大观园的修建已经到了尾声,而贾放当初留下来几万两白银,也已经所剩不多。可见这修园子简直是个吞钱的营生。好在贾放存钱的票号得了上头事先打的招呼,不仅给了贾放十分优惠的利钱,这些年也用钱替他生了不少钱,这才让大观园的营建妥妥地这么维持下去。

如今贾放亲口说过,只有两处要建了。双文便将在通汇行的所有余款都提了出来,用于这最后两处的开销。

钱虽然不至于缺,但双文还是精打细算,能省则省。

gu903();李青松唉了一声,没忘了告诉那些书画、古玩店的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