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起身,向贾放行了一个礼,转身就要跑。贾放连忙把他叫住:别跑啊!
米三刀一拍后脑,道:小人这真是欢喜傻了,贾三爷,做这个这个
贾放面无表情地提示:口红!
米三刀马上学会了这个名词:口红。三爷教教我,该怎么做。
这米三刀原本是余江新移民之中的一个独户,孑然一身,独来独往。但到得这桃源寨,却得了桃源村一名土著女孩儿的青眼,并且在桃源寨的集体婚礼上成了婚。两人成亲之后,一样是好得蜜里调油,没事便在乡亲面前腻歪着。这件口红便是他打算送给媳妇的生辰厚礼。
此外,米三刀还向贾放表达过意愿,如果他的蜂场能在产蜂蜜之外,再出产一些其他副产品,最好是他媳妇喜欢的产品,米三刀也乐意去尝试尝试。
当日在青坊河对岸发现了蜂巢,贾放想找人养蜂,米三刀就自告奋勇地顶上。他的蜂场从刚开始的两箱,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几十箱蜂了,最早饲养的蜂已经开始源源不断地产蜜除了蜜以外,米三刀饲养的这些勤勤恳恳的小生灵,还同时出产另一项很重要的原材料:蜂蜡。
而贾放今次带来的口红,便是用蜂蜡和红蓝花所做的固体管状口红。
他在开始动手做这种口红之前,先请教了一下双文,做了一下市场调查,想看看这个时空里是否已经出现了他那边二十世纪初才逐渐出现的管状口红。
双文因为她以前在教坊司的经历,对市面上的化妆品非常熟悉,便给贾放一一介绍:
时下女子确然都时兴画唇妆,光唇妆样式就有十几种。画唇妆多用胭脂最常见的胭脂是膏状胭脂,盛在一只小小的瓷盒里,要用的时候用细簪子挑一点点出来,抹在手上,用手指沾了,小心地抹在唇上,剩下在手心里的就化开了打在颊腮上。
除了这种胭脂以外,还有一种薄片胭脂,是用纸片或者金箔浸染了红蓝花汁做成的,携带比膏状胭脂要方便,但缺点是上色的效果未必特别好,毕竟使用的时候女子们只是将唇在那纸片般的胭脂上抿一抿,固然能沾上颜色,但是却难以起到膏状胭脂那种特别润泽护唇的效果。
因此最为风靡且常用的,就是那些膏状胭脂。
但是作为一个现代人,贾放当然知道这种胭脂有一种致命的缺陷有毒。
胭脂的成分是辰砂,《齐民要术》中曾经记述过胭脂的做法,就是将丁香、藿香这两种香料卷入新收的棉花里,浸到热酒中,夏日浸一昼夜,春秋两昼夜,冬季三昼夜,等酒吸足了香气,就把牛油放到这种香酒里,用大火滚沸,几滚以后,改小火煎,同时慢慢地放进磨得细细的辰砂粉末,再加清油搅拌,最后灭火冷却,这些油膏便做成香滑艳丽的红膏了。
红楼原著中也曾借宝玉之口,提过大户人家在外面市卖胭脂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大致是将市卖的上好胭脂拧出汁子,淘澄净渣滓,配上花露蒸叠而成①但实质上胭脂的原材料不变,那就还是使用丹砂的胭脂。
辰砂中含有汞这种重金属,将辰砂使用在唇妆中恐会缩短使用者的寿命。贾放以为,这个时空的女性就算是再爱美,甚至愿意为美妆折损寿命但她们也一定不会拒绝接受一种同样美艳、使用便捷,同时还安全无毒的健康化妆品。
因此贾放花了点时间,研究了一下口红的配方,最终选择了红蓝花、蜂蜡、蓖麻子油,以及少量香料。
具体做法则是将蜂蜡用小火慢慢融化,然后加入浸过红蓝花和香料的蓖麻子油,彻底混合均匀之后,将材料离火入模,等到完全冷却之后再脱模,装入事先准备好的铜制口红管,就做成了。
蜂蜡是米三刀蜂场的出产、蓖麻子油是锦花纺织厂收集原材料时收集到的副产品,红蓝花及香料需要从外地购入,但是这两样的用量都不算巨大。贾放还想过,可以考虑发动群众,在桃源寨附近的大山里搜寻一下胭脂虫的踪迹,万一真能找到,还可以考虑胭脂虫养殖,那么口红的各种原材料就都能由桃源寨自给自足了。
望着眼前米三刀认认真真地将口红的材料与做法一项一项地记下来,贾放很满意。
他之所以会主动支持米三刀进军美妆行业,一方面确实是看他心诚,另一方面也是觉得:桃源寨可以考虑发展一些附加值高的奢侈品商品了。
这个道理和他鼓励红香糖坊的田友明父子做手工黑糖和高端冰糖是一样的道理。商品的附加值高,容易加速财富的回流。
另外他自己也想在京里找个法子多赚点真金白银早先他在桃源寨发行流通券,承诺了有充足的准备金,但实际上他手上的全部资产都来自于水宪当初给他的八万两白银。其中这八万两还要供应大观园这么个无底洞的建设。
如今,流通券已经有了向周边乡镇流通的趋势,这些看起来花花俏俏,但是携带使用非常方便的小面额纸币,已经不再只是供应四五千人的一个小经济体,而是渐渐正向几万人、几十万人的使用规模拓展。
金融办的老涂也曾经提过,现在来金融办兑换流通券的人越来越多,再加上纸币在使用过程中有损耗,现在金融办对新印纸币的需要量越来越大,保证金也时常需要填充。
因此,贾放的打算是,鼓励米三刀多做、做好管状口红,然后他送到京里去发售。
第137章
米三刀那里做出来的管状口红,经由贾放之手,到了双文手中。经过她的权威鉴定之后,又由赵成和李青松一道,送去了打铜巷的胭脂坊。
贾放之所以选择了胭脂坊,是因为他在京城里需要一个销售渠道。而且他一直认为这胭脂坊与江南林家有些关系,当年林如海运金银稻上京的时候,曾经借这胭脂坊偷偷地发售平价粮食。
谁知赵成和李青松一去,不多时,任掌柜任靖就跟着回来,到大观园中拜见贾放。
贾放:难道这也是天一生的产业?
任掌柜笑着行礼解释:贾三爷,其实这打铜巷周边,但凡在京中有点儿名气,排得上号的产业,都和我们王爷沾得上边。
贾放登时有点儿泄气:他这真的是与土豪做朋友不止做朋友,还跟人打了赌,比谁能发展得好。
这是不是真的有点儿自不量力啊!
敝上命小人给三爷带个好,说您要是有用得着胭脂坊的地方,请尽管吩咐
有土豪做朋友就是好,资源和渠道就在手边,随叫随到。
任掌柜又将赵成送去的那一枚管状唇膏从衣袖里取了出来,恭恭敬敬地道:百工坊那边也已经研究了这口红外头的铜管该如何削减成本了。
贾放轻轻一拍额头,心中颇为惭愧这管状口红的基座与铜管,都是贾放写了说明之后,交由百工坊的工匠们去设计的。做出来之后,贾放非常满意,唯一不满意的是价格,整只铜管包括基座,都由白铜做成,这成本实在太高了,虽然可以重复使用,但不能总从主顾手中把口红管回收,回炉再造重新发售吧?
因此贾放拜托了百工坊的工匠帮他想想其他的材料,任掌柜今日就顺带来回馈了。
敝坊的工匠确认了,如果想让成本降低,用竹篾磨成基座的转轴就可以了。至于外面的罩子,可以用上竹胎或是木胎的漆器。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