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1 / 2)

贾放在贾政身边,他万万没想到,这个古板与学究到了极点的二哥,这时候竟然会为自己说这样的话。

但这也难怪,贾政道学到了极点,但是也极其推崇孝道而贾放的存在或许始终在提醒贾政一件事:自己可还没有庶出的三弟孝顺。

眼见着贾政这样瞪着眼,咬着牙说出这话,太学的学生却都怂了结庐守孝乃是古制,现在的孝子,肯在家里穿三年麻布衣服就已经很不错了。

听见贾政这样说话,登时有人出来打圆场,一个姓洪的太学生冲贾家兄妹四人拱了拱手,说:贾小公子肯为天下社稷筹谋,所言之事,件件都是为百姓考虑,就算是不甚实用,也是出于一颗忠君爱国之心。

言下之意,还是不大相信贾放的话。

贾放却在心里说:什么忠君爱国之心今天若不是听见了有人把大帽子扣在了自家老爹头上,他才犯不着说这些呢。

但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他也顺势下台阶,冲对面的太学生团团一揖,朗声说:贾放也相信在座的各位见识比贾放更广博,思虑也更周详。此时此刻,相信诸位也定然能少些推诿与敷衍,也能不再妄议天人感应之事,多些有意义的建言,多为百姓做些实事。

贾放说完,便对贾赦说:大哥,我们走吧!

谁知这时有个人在贾放身后开口:刚才太学生说你纸上谈兵,并没有说错。

贾家兄妹四个齐刷刷地转身看着身后,那个一直坐在座位上默不作声的俊雅青年。

贾放见到水宪慢悠悠地站起身,遥遥地冲自己拱手,但没有流露出认得自己的意思,便也不多说什么。

倒是贾赦被水宪通身的气度震住了,愣了愣,赶紧将架在座椅上的腿收了回来,拱了拱手,说了声愿闻其详。

水宪站起身,凝望着贾放,说:小公子刚才说的,当地粮仓应当开仓平价放粮。敢问,粮从何来?

贾放隐约听出了一点弦外之音,思索了片刻便回答道:有粮者,出粮。

大灾之年,不求粮商有多么良心,只要肯平价向官仓供应粮食,事情就不会糟糕到哪儿去难道就这也是在纸上谈兵?

水宪什么都没说,只冲贾放微微一点头,便潇洒地转身走了。林海见状,也胡乱向贾氏兄妹们拱了拱手,跟在水宪身后离开。

贾政大约觉得这番对答十分无厘头,摸着后脑问:三弟,你们说的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他一回头,却见刚才还在慷慨激昂的那一群太学生们,这时都已经默不作声地坐了回去,还有的已经在收拾东西准备溜之大吉。贾政实在是没闹明白,于是他冲友人们也问了一句:这是啥意思?

贾家老二还没能等到对面的回答,就被大哥贾赦一扯。

快走吧!贾赦脸色有些凝重,叹了一口气,瞅瞅贾放,又似乎贾放说了什么不该说的。

一时贾赦的小厮全福去结账,贾家兄妹四人默不作声地回到他们的车驾上。贾放依旧与贾敏同车,兄妹两个默默对视,都有什么话想说却又不大好说,彼此都是满眼疑惑。

谁知这时贾赦的小厮全福跑来,冲贾家兄妹所在的车驾大声喊:大爷、二爷、三爷、小爷,国公爷得了旨意,即刻出京,往京畿暨河北道检视救灾赈济之事。几位爷赶紧往北门处,或许还赶得及相送。

贾放:糟糕,我还有要紧事要问呢!

第28章

荣国公贾代善得到旨意,前往河北道巡视,并统筹安排救灾与赈济之事。因为事情紧急,贾代善出了宫连家都没回,只命人回家去取了随身行李,便去领了驿马准备上路。

可巧回荣府的人正好撞见了贾赦的小厮全福,贾家的子女们才有机会赶去北门相送。

一路赶去北门,车驾走得很急,很是颠簸,但是贾放和贾敏都全无察觉。一路上,贾敏一直在使劲盯着贾放,仿佛他脸上长了一朵花似的。

原本贾放以为贾敏也在怀疑自己,想知道自己那些奇怪的知识都是从哪里增加的。谁知贾敏开口对贾放说:三哥,你在晚晴楼上说的那些话,都很有见地。你一定要赶在父亲临行之前,说给父亲知道。

贾放挠挠头:那些人说得没错,我这多半是纸上谈兵再说这些父亲一定都能想得到。

贾敏却摇着头说:三哥,都说三个臭皮匠能顶诸葛亮。虽说这些爹都能想得到,但多一个人就多一份提点再说,我觉得你说的那些,打深井、挖沟渠,以工代赈甚至吃蝗虫,这些都是办法呀!

贾放想想也有道理。再说他也渴盼着能在贾代善离京之前见一见父亲关于大观园里的稻香村,他可是有满肚子的疑问。

贾氏兄妹四人在北门外的送客亭赶上了准备快马出发的贾代善。

贾代善见到兄妹四个人竟然齐刷刷地赶来送自己,心里自是熨帖。但这个当爹的还是一脸严肃,望着装扮成男孩子的贾敏,轻声叱了一句:胡闹!

贾敏却急急忙忙地拽着父亲的衣袖:爹,三哥有话对你说,关于救灾赈济之事的。

贾代善一凛,抬眼看着贾放。贾放已经在马车上打过腹稿,当下飞快地把他早先提的几点抗旱救灾的要点说了出来。

贾代善越听脸上的神色便越是柔和,甚至一面听一面微微点头,末了对贾放说:回去写个条陈交给你母亲,府里会一并安排送到我那儿。

贾放:原本的纸上谈兵竟然还继续升级,变成命题作文了?!

贾代善却还未交代完,他眼神锐利,紧紧盯着贾赦:赦儿,你也是要做父亲的人了。为父不在的这段时日里,你要好好盯着弟弟妹妹们,京里的闲事,为父不在,就绝对不要瞎掺和,知道了吗?

贾赦平日里总是一副吊儿郎当没事人一样的模样,但此时却一脸严肃,正视父亲,缓缓地点头:是,父亲,孩儿谨遵教诲,一定会照顾好弟妹们。

贾代善这时回头,环视一圈他的子女们,见到四个人站在一起,彼此之间并无芥蒂的模样,这做父亲的莫名感到宽慰,笑道:为父这是奉旨巡视,不过就在河北道上与京畿附近,又不是此去关山万千重。大家也不必多做这儿女之态。

说着,这位戎马半生的荣国公豪气云干地纵身上马,带上几名随从,沿着官道一路绝尘而去。

贾放:他原本想问关于稻香村的事的,非但没问到,反而还多了一篇作业。

兄妹四人终于回到荣府里。史夫人因为贾代善的突然离京头疼不已,也顾不上贾放他们。

四个人就都聚在贾赦的外书房里。

贾敏虽然是个女孩儿,可她一向最是敏锐,直接问贾赦:大哥,今天你、三哥,和那个不知什么来头的人物打的是什么哑谜?

贾敏不认识水宪,所以将他称为不知什么来头的人物。

贾放也表情严肃,盯着贾赦,盼他解说。

唯有贾政,一头的雾水,完全不知道贾放和水宪那一句对答是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