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七零修壁画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19(2 / 2)

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

梁悠抿着嘴唇,咽下梗在喉咙间的哽咽,轻声道:“谢谢了。”

“不用不用。”杜卫国连忙摆手,“当年连长是为了救我们才……这照片能回到你手里真是太好了,太好了。”

杜卫国抬手擦了擦眼泪,他身后的几个战友也是面带哀戚之色,压抑在心底太久的情感不知怎么才能释放出来,只能在嘴里重复着“太好了”几个字。

梁国安另一位叫做田伟的战友问道:“那啥,你今年多大了?”他虽然长得五大三粗的,可看着梁悠的眼睛里却溢满了慈爱。

“到今年六月就二十四了。”

“哦……”杜卫国几个人忍不住发出了遗憾的叹息。到六月份就二十四了,他们都知道这代表着什么,代表着梁国安牺牲前,都没能看女儿一眼。

“那,那你妈妈现在好吗?”杜卫国又问。

“她也不在了,她去找我爸爸了。”

梁悠说完后,房间里的气氛明显降了下来。

“哎,令尊令堂真是鹣鲽情深,谁也离不开谁啊。”邵科长说完还夸张地锤了锤胸口,本来伤感的气氛,突然又变得尴尬起来。

一阵沉默之后,杜卫国开始跟梁悠讲起了她父亲在部队里的一些事情。跟以前爷爷奶奶会讲起的那些回忆不同,她父亲在部队里的样子,还是她第一次听别人讲起。

杜卫国他们说的也都是平时训练中的小事,可在梁悠听来却很新鲜。她听得十分认真,越来越能了解为什么她母亲会那么爱她的父亲,因为他真的很有人格魅力,而且也同样爱着他的妻子。只是他在承担对这个国家的责任时,没能平安回去履行一个丈夫的职责。

第53章

杜卫国他们能回忆起的事情也不多了,只是不断地跟梁悠重复着她父亲很好。

梁悠点点头,说了句“我知道”,又转而问起了他们这些年的事情。

要说杜卫国他们这些年实在是不容易。退伍后原来的战友们各奔东西,他们几个离着近的,偶尔凑在一起回忆着当年并肩作战的日子,聊着聊着就说起了最后离开部队的杜卫国带回来的那些没主儿的东西。

“要物归原主啊”,“应该送还给家属才对”。久而久之的,这就成了他们几个的心病。

等到日子稍微好一点了,他们几个一番商量之后,决定帮这些物品找到原来的主人。一是对主人而言这些物品承载着在部队的回忆。二是对于牺牲的战友家属来说,这些物品都是珍贵的遗物,寄托他们对亲人的哀思。

只是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晚班困难的。杜卫国他们向连队申请要来了以前战友登记的地址,可因为年代久远,很多地址都写的十分模糊。再加上这年头没几个地方装了电话,只能坐车过去。所以杜卫国他们用了最笨的方法,一个一个去找。

他们把战友登记的地址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排列,到了农闲的时候几个人把钱凑凑,派两个代表带着东西过去,直接让战友看,哪个是自己的,有时还能从他们嘴里得到其他物品主人的线索。

开始时他们只把这件事当成了一件应该去做的事情。等到了后来,在一次次的见到昔日战友时和他们一起流着泪回忆着在部队的点点滴滴,在见到了因为他们的到来而欣喜的烈士遗属。他们觉得自己做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这二十年多来,他们当初带回的物品大多都已经物归原主。唯独这个笔记本和这张相片,却成了众人的心病。

他们之前曾经分析过,在部队时普通战士不识字的多,不大会随身携带笔记本。而且看照片上的女子衣着打扮,也不像是普通人家。

杜卫国他们专门为了几个识字的,或是家庭条件不错的战友,结果都说照片和笔记本不是他们的。这一通对着名单找下来,最后有可能的就只有梁连长了。

梁连长的名字没在名册上,他们也只知道他家是首都的。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原来的部队,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没想到突然就受到了重视。

那位邵科长带着干事来了好几次了,每次都只问梁连长的事情,他们再迟钝也知道问题源头在哪儿了。

杜卫国他们以前隐约听说过梁连长家世不错,不过后来看他待人和气,跟战士们都是同吃同住从不搞特殊,渐渐的也就没人再提起了。

这次见到了梁连长的女儿,再想到英年早逝的连长,心中不免唏嘘。

梁悠说了不把她的事情写进去,弄得本想把报道重心放在梁家上面的邵科长一下没了方向。

邵科长在旁边一会儿吟两句诗抒发一下感想,一会儿又长吁短叹的大呼可惜,是个破坏气氛的一把好手,好好地气氛都被他破坏的差不多了。

最后梁悠收下了笔记本和她母亲的照片,看着杜卫国他们离开的背影,犹豫了一会儿,摸了摸口袋追了上去。

“这个。”梁悠把口袋里的钱都掏出来,一股脑的要递给杜卫国。

杜卫国看到后连胜拒绝,一再说这是他们应该做的,不用感谢。

“这不是为了感谢。”梁悠解释,“你们之后如果继续做这件事的话肯定还是需要经费的,这就算是我一个小辈的心意吧。”

“这怎么行。”杜卫国他们还是不肯收。

“您就收下吧,真的就是我的一点心意而已。”梁悠有些后悔,早知道今天应该多带些钱才对。

两边还在推辞着,岳青松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过来,将手里的钱也递了过来。

“岳连长,这……”杜卫国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梁悠看着岳青松手里叠的整整齐齐的一沓钱,忍不住再一次感叹军人做事就是有条理,再看自己那一把随手揣在口袋里的已经团成了一团的纸币……

“您就收下吧。”梁悠跟岳青松一起劝着。

“好吧。”杜卫国叹了口气,接过两人手里的钱。“我替其他的战友谢谢你们了。”说完敬了个军礼。

“是我要谢谢您才是。”梁悠握紧了手里的笔记本,感激的看着他。

“时候也不早了,我们就先回去了。你……”杜卫国看着梁悠,郑重的说道:“你好好保重,照顾好自己。”

“我知道了,您也是。”梁悠笑了笑,挥手给杜卫国一行人告别,看着他们越走越远。

“给。”岳青松递过一个纸包。

“啊,是萝卜糖。”梁悠接了过来,打开油纸包捏了一块儿放进嘴里。

自从上次赶集时岳青松给她买了一包萝卜糖吃之后,萝卜糖已经一跃成为目前梁悠最爱的零食了。

“还好先去买的,不然就没钱了。”岳青松笑道。

梁悠想起刚才岳青松递给杜卫国的一厚沓,问道:“你平时也带那么多钱在身上吗?”

“当然不是了。”岳青松摇摇头,“只是今天早晨出门的时候觉得或许用的到,所以多带了些。”

“这样啊。”她怎么就没想到呢?梁悠再一次反思。

“对了对了。”把油纸包塞给岳青松,梁悠拍干净手上的塘渣,从自己的背包里小心翼翼的拿出了笔记本,打开将相片取出来。

“看,这是我妈妈,是不是很好看?”

岳青松笑着看着她的动作,看着她一脸灿烂的笑容,然后才将眼神转到了她手中的照片上。

“很好看。”岳青松点点头。梁悠长得很像她妈妈,同样都是大大的杏眼,不过照片里的女人神色温婉,梁悠则是灵动娇俏。

“还有这个。”梁悠又拿出一张照片,不是杜卫国给的,而是刚才王教导员给她的,据说之前一直收藏在部队的档案室里。王教导员听说她这次过来,专门从档案室里找出来一起带给她的。

梁悠很惊喜,没想到还能有意外的收获。后来想想,可能是王教导员考虑到杜卫国他们带来的不一定是梁国安的遗物,担心她会失望,所以才找出照片来带着,万一不是也能让她心里得到些安慰。

梁悠因为他妥帖的做法觉得心里一暖,把两张照片一起夹在了笔记本里收好。

梁国安的照片应该是在部队指挥部拍的,身后的建筑跟岳青松在老照片里见过的连队原来的样子很像。照片上年轻的男人带着军人的意气风发,笑起来和梁悠很像。

“很英俊吧。”梁悠带着几分炫耀的说道。

岳青松点点头,“很英俊。”

梁悠摸摸自己的脸,十分满意。“唉,我可真是把他们两个的优点都集中起来了。”

“说得没错。”岳青松肯定道。

岳青松神色认真,弄得梁悠这么厚脸皮的一个人也有些不好意思。

她将两张照片小心收好,又把萝卜糖也放在包里。岳青松接过他的包挂在了手臂上,指了指不远处的纪念碑。

“过去看看吗?”

“好。”梁悠点点头,两人一起走了过去。

上次来之后又发生了好多事情,梁悠挑着自己能想起来的,絮絮叨叨的说给梁国安听,顺便还说起了过年回家的事情,告诉他家里一切都好。

岳青松站在离她不远的地方等着她,也去打扰。

等梁悠说的想不起还有什么了,抬起手摸了摸上面梁国安的名字。

“等我下次再来。”说完一步跨下几节台阶,走到了岳青松身边。“咱们回去吧。”

“好。”岳青松点点头。

祭扫活动已经结束了,连队的战士们都已经回去了。岳青松开着吉普,带着梁悠在附近找了个小餐馆吃了顿午饭,然后回到了研究所。

时间已经到了下午,岳青松那边还有事情,梁悠也打算去石窟里看看。两人在研究所门口挥手暂别,梁悠换好了衣服去了洞窟里。

梁悠到时所有的人都围在周师傅身边,十分的安静。梁悠凑过去,看到他手里拿着的工具和平时不大一样。

张冲看到她回来了,小声跟她打了个招呼,然后跟她解释说那是周师傅最近研究改进出来的新工具。

针筒后面的推杆换成了气囊,变成了气囊注射器,可以把计量控制的更精准。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木制工具。张冲告诉她组里有个师弟家里是做木工的,从小也学了手艺,从年后就帮着周师傅研究这些。

梁悠忍不住为周师傅的敬业和钻研精神而感叹,自觉自己做的还不够。暗自下定决心,以后工作起来一定要更加的用心。

周师傅做完了眼前的工作直起身,看到站在后面的梁悠冲她招了招手。

梁悠凑了过去,周师傅开始跟她讲解这些工具应该怎么使用。

梁悠拿起来试了试,又提出了几个意见。周师傅听得点头,招呼着学木工的小徒弟,进一步再改良一下。

第54章

晚饭后,季所长把周师傅和梁悠叫到了会议室里,提起村里最近常有人来问研究所还招不招人的事情。

或许是之前闹灾的时候让附近村民意识到不能光把希望寄托在土地上,再加上看到之前来的几个做的都不错,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动了心思。

这次是村长过来亲自找了季所长,问他们最近有没有招人的打算。

因为之前张定的事情,梁悠对这位村长没什么好感。

“那人一定要咱们自己选,不能村子里定。”梁悠道。

“那是肯定的。”季所长点点头。他们是招人干活,不是为了替村子解决有人吃不饱的问题。他刚才听村长的意思,是村里带人过来,那就很有可能塞些懒汉进来,这是决不能允许的。“除此之外,你们还有别的想法没有?”

梁悠看向周师傅,正好周师傅也看着她,示意她先说。梁悠想了想,开口道:“最重要的肯定是人品,然后识字读过书,如果有手艺就更好了。其实我想着,等到人稍微多一点了,咱们修复组是不是也应该分工更精细一些。”

“你指的分工是?”季所长问她。

“就是修复壁画、雕塑和文献,是不是需要分开一下?”梁悠想的是以前人少,一人兼顾几样也正常。可是等到人多了,还是分组更加正规。而且现在高校还没有文物修复专业,招来的都是没有经验的,都有几个有美术或者木工基础的就很难得了。既然需要从头教起,分开也能专攻一项少学一些,可以更快上手。

季所长想了想,对周师傅道:“我觉得小梁这个想法没问题,你觉得呢?”

“我也觉得她说的对。”周师傅点点头,“等到再招人进来,选几个去美术组学学雕刻。要做修复工作,也要先心里有数是怎么雕出来的。”

季所长点点头,将他们两人的提议都记在心里,准备过段时间和美术组的赵组长沟通一下。

季所长说道:“我认识的那几位在市文化馆工作的老师傅,他们都是修复文献和瓷器的一把好手。等选好了人,可以直接送过去跟着学。”以前研究所也大多会把石窟里发现的文献送到文化馆请人帮忙,等到人手够了,还是研究所自己做更好。

三人合计一下现在的人数,大概划定了招人的人数和条件。说实话,在村子里想要找村中毕业的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小地方读书的人少,读过书的,都想着能够离开村子和这片沙漠,至少也要去市里找个工厂上班,而不是待在破旧的研究所里。

“咱们可以把这次当做一个契机,在附近其他村子和市里一起招人试试。虽然留下的少,可是先广撒网也行啊。”季所长道。以前人手不足是来的人都也没人可以带新人,招多了也都浪费了。现在有了周师傅和梁悠,还分开培养,那多给文物修复组招些人也没关系。

其实文物修复组还有一点尴尬的问题,就是实习生们的工资是没有拨款的。这次季所长也是下定了决心,就算自己掏腰包也要推进文物修复组的正规化。

商量完了工作上的事情,季所长又问起了梁悠白天去烈士陵园的事情。周师傅也看了过来,对徒弟的事情也很关心。

梁悠心里一暖,笑了笑,答道:“我爸爸以前的战友带来的,确实是我爸爸的遗物。是一个笔记本和一张照片,我妈妈的照片。还有一位王教导员,他从部队档案室里也带了一张我爸爸在部队时拍的照片。”

梁悠指了指边防连的方向,“岳青松说照片应该就是在原来的连队里照的,没想到我爸爸以前就住在离我这么近的地方。”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