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她想活在阳光下,光明正大(2 / 2)

在经过镇南王府附近时,招财也赶着一辆马车汇进了车队中,车厢里堆满了摆放整齐的书籍,都是叶筱锦在山洞里得来的书籍,命王府众人帮忙抄写成繁体字,装订成册。

“是书,马车里全是书,”有眼尖的书生兴奋喊着,想到那些农作物是要捐献给朝廷最终惠及百姓,那这书想必也是,对于读书人来说,书简直就是无价之宝。

招财回了那书生,“是,这些书都是我们家世子妃珍藏,准备全部进献给朝廷,届时由朝廷拓印出来供大家学习。”

“世子妃,请问您捐出的都有什么书?”那书生问道。

叶筱锦看向他,认真回道,“有儿童启蒙的书籍,有做学问的,有教大家如何种地伺弄庄稼的,有教大家如何做工艺,有兵法,有管理,还有识人辨人的,也有医术方面的书籍,我将这些捐献出来是希望这些书籍能给更多的人带来益处。

尤其是孩子们,这些书籍能让他们开智,能让他们习得一技之长,能让他们有崇高的信仰,高尚的道德,博学多才,为大胤的强大贡献出他们的一份力量。

启蒙开智是根本,少年强则国强,国家强大了,才能更好的庇护我们,给我们一个海清河晏的太平盛世。

孩子女人不必因着吃不饱而被卖掉,老人不会因为无钱治病而拖死,中年壮年不会因为家庭的负担重而压垮他们的脊背……”

“我们也想让孩子读书,可是我们连饭都吃不饱,更交不起束脩。”有妇人喊道。

“陛下圣明,如今身子康健,往后的日子里他必定会让大家吃得饱,孩子们也会读得起书的。”叶筱锦替孝景帝刷起好感,她会拿出一部分银子用来建立学堂,尝试着给孩子几年义务教育,让大胤的孩子们启蒙开智,提升大胤文明,这份功劳她会放在皇上身上,她需要名望,但不能过多,皇上才是天子。

“好。”朱阁老和一个老臣不知何时站在了人群中,带头叫好,“好一个少年强则国强,好一个海清河晏,老夫盼着。”

叶筱锦知道今日做的这些事说的这些话有些煽情,但,她不得不这么做。

这些也都是她心甘情愿做的,她愿意施善积德,只求福报回响在身边人身上,比如庄琴,比如至今未能醒来的叶三。

皇上也很意外叶筱锦竟捐出了一车的书籍,那日从冷宫出来后,她以捐献三样农作物为条件,请求公开审讯姚淑英和姚景山,一国之母被公开审讯说明了他这个帝王这些年的无能,可作为帝王让自己的子民吃饱穿暖亦是责任。

她描述的那三年农作物很让他心动,尤其镇南王妃在边上帮腔说他们在边境小范围试种了,两个大南瓜加上一些米就能煮出满满一大铁锅主食来,够十几个兵蛋子吃饱。

若大胤百姓多了这三样农作物,这无疑是提升了大胤国力。